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复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韶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面临了新一轮重大机遇和挑战,为充分把握国家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两型”社会建设对韶山的发展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量大领域、两条路子和三个着力点。
两个领域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节地、节水、节财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侧重的是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环境友好是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大力推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从生产、生活、消费的源头预防污染的产生和生态的破坏,它侧重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
两条路子即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以“两型”产业为支撑,着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两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展的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核心,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互进的城市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互动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助推力量。
三个着力点即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以“两型”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推动经济建设,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重点推动社会建设,以加强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生态为核心推动生态建设。通过三个着力点的建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承载功能健全、“两型”产业强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全新格局。
二、“两型”社会建设给韶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主要机遇:一是可以借助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区域优势,整合共享各项资源,享受相关政策,实现规划提升,结合我市“旅游立市、工业强市、生态靓市”的定位发展特色经济;二是“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享有先行先试的权利,能够享有较大的分配资源的权利、更大的制定政策的自由空间以及一定程度的“政策创新”;三是结合“两型”,更好的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产出效益,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主要挑战:一是“两型”社会建设再次吹响了解放思想、摆脱桎梏的号角,在对我们的锐意进取、大胆革新进行挑战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在禁锢保守和冒险激进间寻找最佳契合点;二是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等体制的束缚,已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并成为了制约“两型”发展的巨大瓶颈;三是韶山地小人少,长期都是小格局规划,各方面基础都很薄弱,与长株潭整体规划对接时差距明显;四是谋划大规划、大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财力、智力支持,这两项恰好是韶山所欠缺的,需要大力引资引智。
三、推进韶山“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基于对“两型”社会的基本认识,我们认为牢固树立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努力将我市融入到长株潭城市群中,积极推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要着力做好四项工作。
1、着力发展“两型”产业。“两型”产业主要指现代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的新型产业。我市工业底子薄,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二是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因此,我市“两型”产业的重点主要有个方面:一是依托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水泉科技园是全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项目引进过程中一方面着重引进以“两型“产业为支撑的效益高、能耗低、污染少、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紧紧依靠长株潭城市群中发达的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动漫影视、生物医药、新型能源等产业为依托,加快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工业体系,使永泉科技园发展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工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二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旅游业本身是资源消耗低,环境破坏少而又对环境要求高的产业,要结合我市“旅游业市”战略,充分发挥我市在红色旅游开发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实现对现有景区景点和旅游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发和优化组合,加强与国内、省内其他红色旅游景区合作,积极发展与红色旅游配套的生态观光农业、文化休闲业,形成“‘红’绿结合”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产业。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产业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积极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信息中介和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在文化产业方面,依托伟人故里,以毛泽东纪念馆、遗物馆、文艺馆等为基础,开发和发展伟人文化。
2、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要改进和完善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化规划,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城市房地产业为突破口,建设居民住宅小区,增加城市容量;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动为途径,促进农民在土地上分离,逐步转移到城区,提高城市化水平。
3、着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推进资源合理配置,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落实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建立环境行为公示制度,节能减排指标检测评价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产业吃长准入和强制退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创新。
4、着力建设生态韶山。根据“东城西景”的功能区分,抓好景区景点的保护和建设。重点是核心景区防护林、生态林建设、观光产业带建设、城区绿化建设和城市清洁能源替代工程,达到生态靓市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面临“两型”社会建设机遇和挑战的粗浅建议
一是按照湘潭市常务副市长毛腾飞提出的“发展设想进规划、体改要求进方案、重大项目进笼子”的总体工作思路,明确产业定位、突出产业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提升,尽可能的使规划与省市接轨,使项目入笼。
二是定位韶山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红色旅游城市,实现我市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的提升,辅之以工业和三产业发展,将我市打造成红色生态宜居精品城市,特别是到韶山中心区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到长株潭三城市的车程仅半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加之人的生活品质会要求越来越高,宜居城的需求会成为一种比较现实的趋势。
三是始终将科学发展摆在第一位,参考、借鉴已有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充分利用“两型”社会“先试先行”的发展优势,小范围大胆尝试后,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迅速全面铺开。
四是实行体制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各类弊端,制定适宜“两型”社会发展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理顺现有机制,探索长效机制。
五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引资引智,同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整合内资、培养人才。
六是肃清风气,狠抓反腐倡廉和综治维稳,营造韶山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氛围,为“两型”建设提供必要环境。
作者:韶山市清溪镇党委宣传委员 庞小霞
电话:13100321222
来源:韶山网
作者:庞小霞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