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2日讯(记者 李光华 徐荣 通讯员 何浪左媛媛陈冠军)目前,韶山市“5个示范工程”建设已进行整整3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6.7亿多元。这个综合性工程建设,给韶山发展带来了什么积极变化?日前,省韶山“五个示范工程”中期评估调研组作出的评价是:交通区位优势得到凸现,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景区环境得到改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作用得到加强。
韶山“五个示范工程”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于2006年开始实施的,包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工程、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城乡人民率先致富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小康示范工程。省里每年投入1亿元,用5年时间完成建设。
韶山市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高起点编制和认真实施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一体化规划”为主体,包括交通、水利、电力、土地整理、旅游设施、工业园区与新农村建设在内的“2+10”发展规划。3年来,共实施总投资近12亿元的建设项目65个,有47个已竣工。随着韶山永泉科技园从无到有,黄土地上崛起了总投资达6亿多元的产业集群,工业跃居市域经济头把交椅;随着韶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韶山融入省会“1小时”经济圈,外来投资者接踵而至;随着韶山大道、枣园路、人民广场和城市供排水管网的建设,城市功能大大提升,中心城区扩大了一倍;南环线风光带的建设,使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和开发利用。
高起点、全方位建设,促进了韶山经济全面提速。2008年与2005年相比,其GDP增长了96.62%,财政收入增长了117.65%。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光华徐…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