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新闻网讯 (记者 李青 通讯员 杨婕妮) “衷心感谢韶山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让我们拿到了拖欠的18余万工资款。”湘乡农民工曹贤忠激动地说。今年,我市在实事项目办理中,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群众参与和实事办理绿色通道的原则,在广泛宣传、科学谋划的基础上,全面解决群众“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减负难”和弱势人群“居住难、生活难”的问题,使我市居民生活环境美、工作娱乐品质优、生病养老有保障。
今年,我市共承办省、市实事28件,既有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资助解决农村特困户住房困难等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项目,也有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发放农村低保对象补助等解决“三农”突出问题的项目。目前,95%的实事项目超额完成任务,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了实事项目带来的成果。
在实事项目的办理过程中,我市坚持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重,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实事考核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将实事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做到一件实事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个方案、一套措施。为确保实事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在以往考核办法的基础上,结合今年实际,制定了《韶山市2010年为民办实事量化考核办法》,全面加强考核和监督的力度。今年来,共开展各项督查共计7次。8月中旬和10月上旬,市实事考核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督查考核组,对全市18个实事责任单位的28个实事项目进行了两次集中督查,全面掌握全市实事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将督查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通报,责令限期整改,有效推进了实事办理的进度,提高办理的工作质量。
为确保实事项目发挥长效,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我市把实事后续管理与当年的实事任务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管理服务,出台了《关于构建为民办实事后续管理长效机制意见》,明确各部门的后续管理职责分工,提高服务质量。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就业人员回访机制,提高转移就业人员从业率;市民政局对农村低保户进行整村调查,帮助解决问题,实现动态管理;市能源生态局不断完善沼气池服务网络,建立14个村级服务网点,发放技术服务名片等。这些便民利民举措,受到群众的青睐,赢得他们的好评,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实事项目建设带来的成果。
作者:李青 杨婕妮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