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探索出“官”民联手机制
“苗木基地发展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啥实际困难?”……近日,市林业局负责人带领技术人员,深入永义乡、银田镇,详细了解今年引进的3家苗木基地发展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送去技术服务。这是市委、市政府推进群众工作常态化,主动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自我市今年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推出系列顺民心、务民生、保民安的举措,大力实施“三民工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社会管理整体水平,已连续6年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和“平安县市区”称号,公众安全感和干部队伍建设满意度评价持续保持全省县市区前十位。
社会矛盾调处创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要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首先必须问需于民,坚持干部下访,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市委书记杨真平向记者表示。我市坚持把每年的3月、9月定为民情活动月,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全市31000多户居民家庭开展大走访。今年的大走访,共发放便民联系卡和相关宣传资料6万余份,入户率达到98%,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3千余条,已答复或解决2830条,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问需于民”化解矛盾,“问计于民”促进工作。市人民法院通过“问计于民”,创新设立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挥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群众的优势、跳出法律专业思路的禁锢、避开专业法官与当事人谈论案子的严肃,与当事人拉家常、谈感受、找方法,很多案件得到较为圆满的处理。去年,该院荣获全省2010年度“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称号。流动摊担和夜间排档是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通过“问计于民”,采取疏导结合的管理模式,每天晚上进行巡逻,加大管理与执法力度,加强对经营户的教育与劝导,要求店主入店经营;对于城市周边的农户挑担提篮流动叫卖或占道经营,采取线内经营和指定经营地点等办法进行规范管理,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我市拥有村、乡(镇)、市三级专业调解机构60余个,涉及医患、劳资、交通、教育、房管、消费、环保、社保、农业等诸多民生领域,矛盾调处成功率均达到98%以上。
社会服务机制创新——以民为本、以民为准
“民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已深深植根我市。今年1月,江西人李某承包了我市某娱乐城项目的装修工程,工程完工后,李某不辞而别,共拖欠农民工工资50余万元,涉及农民工20余人。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光华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案情的同时,多次与公安、人事劳动等部门沟通协调,对案件的调查、审理提出意见,并于10月12日亲自带领相关人员赶赴李某住所地广西南宁,成功找到李某,促成李某主动回到韶山进行协调解决。
据了解,为方便群众诉求,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市还成立了市委群众工作部,下设乡镇、村(社区)群众工作站、室,市委赋予其“交办权、调度权、考核权、否决权”等职权,各站、室固定每月26日至28日为集中接待日,并设立12345政府民生服务热线,受理和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推进惠民利民常态化。
工作“以民为本”,评价“以民为准”。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我市推行月通报、季讲评、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出台群众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积极推进窗口单位考评常态化,通过安装评价器,摆放工作评价表以及对服务对象电话回访等形式,对27个窗口单位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实行调查结果月讲评、月公开,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跟踪督办,群众的满意度与单位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
“同志,请问你们这儿有可疑的人出现么?”10月26日深夜,刚刚外出办事赶回家中的如意镇石湖村庞大爷,遇上了一队身着迷彩服,臂戴红袖章的巡逻人员。不知情的人以为他们是专职巡逻人员,其实,他们是如意镇村民自愿组成的义务巡逻员,白天干自家的活,晚上替大伙巡逻。从2006年如意镇成立第一支义务巡逻队以来,该镇现已有12支义务巡逻队共78人,义务巡逻队员配备了统一服装、器械,每个月巡逻至少30次,在巡逻执勤的同时,参与解决民事纠纷、救助交通事故、扑灭山火、处置突发事件等。去年,如意镇义务巡逻队发现可疑人员2人,并成功抓获1名盗窃犯,挽回经济损失4万元。
据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波介绍,我市每个乡镇和村(社区)都有义务巡逻队,全市共有义务巡逻队107支,另有4支专职巡逻队,每天巡逻队员的足迹遍布全市各个角落。今年,又在各个片区设立了保安员、民情联络员和计生、低保、劳保协管员、老年义务帮教队,动员全民参与,实行网格化管理。目前,我市各种打架斗殴、偷盗现象明显下降,呈现出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作者:余拙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