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看清溪换新装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谢自强 编辑:刘峻辰 2012-04-06 10:32:26
红色韶山
—分享—

  清溪镇是韶山市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的中心。位于韶山市中部,东连如意镇,南、西、北三面与韶山乡相邻。韶山铁路、潭韶公路终点在此,208省道擦边而过,潭韶高速公路出口连接镇内的韶山大道和韶山中路。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韶山建市的强劲东风,20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催生着发展中的清溪新城区脱颖而出。今天的清溪,道路密如蛛网,高楼鳞次栉比,商贸兴隆,环境优雅。今天的清溪,披上了五彩缤纷的新妆,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1986年,县级区的韶山为适应形势的发展,设置了清溪镇。当时,虽然区党政机关汇集于此,但是镇区仅有以毛泽东塑像台为中心的韶山中路、迎宾路一带,面积仅0.5平方公里。建镇后,镇区建设得到发展。至1990年,镇区呈丁字形的主街韶山路、迎宾路,加上次街车站路、清溪路,总长仅2600多米。除火车站、汽车站外,有韶山影剧院、清溪镇政府大楼、区政府招待所、国营百货商场、百花楼商场、区政府办公大楼等建筑。220多家商贸餐饮网点、2所中小学、8家医疗机构、20多家区政府组成单位拥挤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镇区内。

  1991年,韶山升格为省辖湘潭市代管的县级市。凭藉纪念毛泽东主席百周年诞辰的和煦东风,韶山加快了以清溪镇为基础的新城区建设的步伐。1993年,建成南接韶山烈士陵园、北连毛泽东塑像台的英雄路。1995年,连接烈士陵园和叉路口的天鹅路竣工。2006年前后,相继建成新颜路、厦门大道和枣园路,完成了新城区的交通干道框架。此后,连接潭韶高速公路出口的天鹅路由两车道拓宽至六车道,改名位韶山大道。至2010年,文化路、市府路、如意路等次干道竣工,城区道路增至13500多米。随着道路的延伸,城区逐步向韶山乡的花园村和石忠村扩展,面积增大到3.5平方公里。

  道路的开拓和改造,给城区房屋建设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一栋栋5~6层的楼房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街道两旁拔地而起:韶山中路沿线,有1990年后建起的农机大楼、种子公司大楼、工程公司大楼、水利局大楼、工商局办公楼、粮油综合市场、映山红宾馆、工贸市场;车站路两侧,新建起金海商业城、德盛宾馆和金润宾馆;清溪路东侧新耸立起人民银行大楼、国税大楼和烟草大楼;迎宾路一带,建行、农行、工行、防疫站大楼、清溪宾馆等高楼先后崛起;而英雄路、厦门大道、枣园路沿线呢,新落成的大厦高楼就有沁园春宾馆、邮政大楼、科技大楼、英雄商业广场、天马宾馆、市行政中心、民政大楼、青少年活动中心、市计生服务站、商务大楼、国土局大楼、韶山文艺馆……原窄小的市政府大楼拆除,移到占地6.67公顷的宏伟的行政中心大楼;市法院、检察院、武装部、烟草专卖局、教育局等单位搬到了厦门大道两侧的新楼办公。而原武装部楼房变成了镇泰小学的生活区,原教育局办公楼交付市实验中学使用。位于枣园路东侧的市公安局侦察大楼正在兴建中。日月路旁建成的日月新村、英雄路旁耸立的东润家园、新颜路和天鹅路旁崛起的工贸市场小区、天鹅小区,风格各异,为市民提供了充裕而高档的住房。

  在加快道路和楼房建设的同时,市政府积极实施市政公共设施工程。1993年末,位于天鹅山占地10.8公顷的韶山烈士陵园建成,镌刻有韶山烈士群英谱的高扬红旗的纪念塔、毛泽东六位亲人铜像、五杰亭等纪念设施吸引了无数的市民和游客。2003年,改造火车站前坪,拆除周围的铺面,铺设花岗岩地板,建造花坛和绿化带,过去拥挤、混乱的车站路南侧变成了一个美丽大方的小游园。2004至2006年,改造毛泽东塑像台所在的小山岗及其周围,拆除市政府大楼、文化馆、图书馆、清溪派出所等房屋和桔树园,将其改造成种植有100多万株名贵树木和铺满花草、有游道和休息平台的毛泽东塑像公园。2008年,拆除市交警大队楼房,在市行政中心和韶山文艺馆之间,建成市民公园。公园内,集会广场地面铺设大理石板,绿化区名贵树木形态各异,人造湖中观赏鱼五彩缤纷……

  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日俱增的游客,推动了清溪镇新城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金海商业城中的农贸市场,聚集和销售着附近乡村的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工贸市场中的家具、电器和五金材料,品类齐全;万凯源超市、天天自选商场、日日升超市和火车站地下商场,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络绎不绝;鑫龙汽贸商场、东方红汽车商场圆了许多市民的汽车梦。从事商品批零、餐饮服务的店铺沿街而立。仅英雄路一线,能同时开餐30桌以上的宾馆就有银峰、天骄、东方红等10家,小餐饮店36家,茶楼3家,经营铜像、服装、烟酒糖果、渔具、矿泉水等商品批发零售就有60多家,20年前韶山还没有的洗脚按摩、美体瘦身等服务业6家。

  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清溪新城区尤为凸显。从事文具、书籍、电脑复印、摄影音像等文化用品经营户有50多家,有98%的居民使用了数字电视;韶山文艺馆展示了毛泽东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提供了市内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的场所;藏书5万册的市图书馆吸引了许多市民前去阅览。幼儿园由原来的1所增加到4所。原车站学校更名为市实验中学,校区扩大到2.7公顷;1993年从车站学校分离出来迁至韶山中路的清溪小学,更名为镇泰小学,校区占地2.4公顷。两校都新建了教学楼、科技楼、食堂、学生公寓和运动场,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电脑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2010年,中小学生分别增至1100和1700人,分别为1990年的3.5倍和8.5倍。

  体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毛泽东塑像公园、市民广场公园内设有百余件健身器材,给市民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场所;一年一度风雨无阻的全省的“12.26”长跑赛在火车站广场落下帷幕;新工程落成典礼,新店铺开张大吉,让镇内的腰鼓队、龙灯狮子队大展雄姿。原位于韶山冲的韶山医院1993年搬至镇内原省政法干校校区。此后,韶山医院引进了彩色B超和“CT”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新建了门诊部大楼,升格为二级甲等医院。镇内还有村卫生室4所,个体医疗诊所8所,海诚、嘉信、福寿堂、福康源等药店多达8家呢!

  科技事业呢,那更不用说了。你看,韶山建市后才诞生的移动、联通、电信3家公司生意兴隆,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处理污水5000多立方米。工农商旅,文教体卫,哪一个行业的新设备新器械不包含着科学技术成果呢?人们身上的手机、办公室的电脑、家里的高清彩电、住宅楼顶层的太阳能热水器,移栽的树木上挂着的营养液瓶,建筑工地上的现代施工机械,就是科技发展和运用的最好见证。

  二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清溪,旧貌变新颜。昔日的荒山丘不见了,低矮的土砖房不见了,街道旁电杆上杂乱的电线光缆不见了,人们身上的补丁衣服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洁净的道路,高耸整齐的路灯,绿树红荫的风光带,美丽优雅的公园,男女老少穿着时髦艳丽的服装……市民喝矿泉水的多了,进早餐店的多了,进餐馆办婚宴、寿宴的多了,进歌舞厅的多了,去美容健身场所的多了,用空调的多了,开小轿车的多起来了……

  清晨,登上树木葱茏的天鹅山顶,俯瞰清溪新城区的繁华,真是心旷神怡;黄昏,在花团锦簇的公园散步,欣赏垂柳、碧波、金鱼,倍感温馨惬意;夜晚,漫步街头,看路灯如练,车流如织,店铺辉煌,人群熙攘,处处溢彩流光,如诗如画。人们不由得衷心地赞叹:今日的清溪,真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她的巨变,是圣地韶山腾飞的一个缩影,是社会主义祖国日新月异的真实写照!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谢自强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