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韶山,处处柳绿花红,气候宜人。在2006年这个春意盎然的3月20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一行,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杨正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沐等人陪同下抵达韶山参观。
副委员长一行抵达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后,与早已迎候在此的省韶山管理局党委书记罗海艳、局长罗宏书、湘潭市委书记陈润儿等一一握手。随后,李铁映副委员长向毛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周围的群众都为自己有机会见到首长而高兴,他们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来拍照,副委员长也微笑着向群众致意。
上午一场及时的春雨,使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大地朴实的泥土气息,让游人心情舒畅,也将韶山的道路冲洗得干干净净,迎接我们的贵宾。献完花篮后,李铁映提出步行去毛主席故居。一路上,副委员长详细询问了韶山“一号工程”的投资规模、工程建设情况,陪同人员一一做了回答。作为诞生了伟人毛泽东的“红色圣地”,韶山一直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关注。2004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把韶山与井冈山、延安一起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韶山“一号工程”主体项目包括韶山高速公路、改建毛泽东广场,新建毛泽东遗物馆和改造毛泽东纪念馆等12个项目,总投资9.8亿元。中央领导同志深情关注“一号工程”建设,多次强调要把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规划好、建设好,领导们经常了解工程进展情况,作出重要指示。
从铜像广场到故居,一路景色恰如毛泽东1916年在给萧子升的信中所描述的那样: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毛泽东同志故居掩映在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在故居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副委员长带头铲下了第一铲土,种下了一棵珍贵的广玉兰。他颇有兴致地问到:“广玉兰的存活期限有多长,它开的花香不香?”陪同的韶山管理局林业科科长回答:“玉兰开花时有清香,它能活万万年!”这个回答立刻引来周围一阵笑声。副委员长也笑着说:“那好,我明年再来看这棵树。”
在韶山,李铁映曾留下过许多的足迹,他的亲切和蔼、关心嘱托刻画在韶山人的心中。1970年,李铁映第一次来韶山,1974年又来一次,1993年6月13日至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体改委主任的李铁映第三次专程来到韶山。参观时,大雨滂沱,虽打着伞,李铁映的衣服还是淋湿了,陪同人员询问是否换件衣服,李铁映坚持说:“不要换,没关系。”还冒雨在故居前照相留念。
在滴水洞参观,遇上一批美国游客。李铁映微笑着走上前去,主动用流利的英语问他们是什么时候来中国的,所到之处有何印象,并与他们合影留念,气氛很是热烈。在毛泽东当年的办公桌前,李铁映高兴地用行草题词留念:“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敬瞻毛主席故居时,迎喜雨倾盆,洗尽风尘,临别时云开雾散,心旷神怡,将留永铭。”
2003年10月2日,李铁映再次到韶山。这次,与他同行的还有夫人、儿子等家属。李铁映一行参观刚刚改馆竣工的纪念馆,面貌全新的展览让李铁映无限感慨:“纪念馆比原来装修得更加漂亮了!”他对声、光、电等高科技在陈列展览中的运用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装修改造后的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说:“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我们要更加深切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推向前进。”在纪念馆休息室,李铁映赠送了一幅他在长沙蓉园手书的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并欣然题词留念:“毛泽东思想万岁!”
“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们期待,韶山的“花香”吸引着李铁映再来韶山,吸引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再来美丽的韶山。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李 丽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