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鼠害防治

编辑:刘峻辰 2012-04-20 15:44:32
红色韶山
—分享—

  一、鼠的危害

  (一)传播疾病

  鼠类是很多传染病的传染源。在人类传染病中鼠类作为传染源的病有: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恙虫病、森林脑炎、狂犬病等。鼠类经常出入于垃圾堆、厕所、污水沟和保存食品库房、给水设施之间,可机械地携带病原体污染食物及水,从而传播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等。有史以来,全世界由于鼠传疾病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战争者

  (二)危害农、牧、林业

  (三)危害工业

  二、鼠类的防制

  (一)环境治理

  1、加强环境治理:搞好居民区绿化、硬化、美化;清除垃圾,铲除杂草,排除污水、粪便,填平壕沟,搞好环境卫生。居民区内不准堆放杂物。与下水道相通的地面破损和地下破损管道及时修补,灭鼠后应及时填塞封堵鼠洞。

  2、完善防鼠设施:要求重点场所建筑门窗无洞无缝,室内管道与墙联通的孔洞一律封死。通风孔应装防鼠网,门窗安装金属纱网。孔眼<0.6㎝×0.6cm。

  排水沟有防鼠铁栅、地漏加盖。铁栏栅条间距不超过1.0㎝,栏栅与下水道边缝不超过1.0cm。

  房门下沿与地面的缝隙不得大于0.6cm。餐厅、仓库、食品储藏室门下部30cm处加钉0.75mm厚的不锈钢铁板;

  货物摆放货架化且隔墙离地l0cm。

  垃圾箱、桶应密闭,且日产日清;大便池下水处加盖。

  (二)器械灭鼠法

  1、鼠夹、弓型夹、鼠笼等(竹弓、暗箭、板压法、圈套法、扣鼠法)

  2、粘鼠板、

  3、电子灭鼠器(电猫)

  4、挖洞法、灌洞法等;

  特点:安全,针对性强,有基础,少尸臭,易适应,可得标本,配合毒饵灭鼠,消灭残存鼠效果较好。

  缺点:同一器械不宜在同一地点连续使用,灭野鼠时,工效较低。剩余密度高;

  注意点:选择器械,选择地点、时间,定期更换,集中使用,处理鼠尸,克服新物反应。

  捕鼠器的操作:

  1、布放时间:傍晚天黑之前;

  2、布放位置:鼠经常活动场所,墙边、角等处;

  3、布放数量:不限;根据鼠数量而定;密集布放,不要细水长流;

  4、捕获鼠的处理:焚烧或深埋地下1m。

  (三)化学防治毒饵、毒水、毒粉、毒气

  毒饵:

  毒饵是应用最广泛的灭鼠方法,效果好,使用方便,经济等优点。通常由诱饵、灭鼠剂和附加剂组成。

  抗凝血灭鼠剂

  机理:

  破坏老鼠的凝血机制;增加血管的脆性,老鼠死于内出血。

  老鼠需多次取食毒饵,才能达到致死量。因此投放毒饵的方式叫饱和式投药。

  剂型有毒饵、腊块等

  毒饵的投放:

  1、投放时间:傍晚,第一代慢性药连投5—7个晚上、第二代慢性药隔天投3个晚上,毒饵站不受限制;

  2、投放地点:鼠类主要活动场所,投放毒饵的位置要适当,要投放在有效位置上,让鼠容易遇到毒饵。如投放在鼠洞、鼠道、出人口、转角位等,同时投放位置要尽量选择干净、干爽\隐蔽的地方。

  3、投放数量:少量多堆,采用分批投放法,即第一天采用试探性投放,投放量稍少些,第二第三天再检查,发现已被取食的就补充毒饵,吃多少补多少,吃光者加倍,一直投放到毒饵不再消耗为止。15平方米房间投放2—3堆毒饵。在室外每隔5—20米投放1堆毒饵,见洞增投1堆,每堆20—50克毒饵;

  4、在地面较湿的场所用毒饵盒投放毒饵。

  毒饵的投放考核指标

  (一)覆盖率

  一是“空间”的饱和,指在投药时要进行全面投放,不要遗漏任何地带,造成防治上的盲区。

  二是“量”和“时间”的饱和,指投药要做到投放的毒饵不再消耗为止。

  (二)到位率

  要投放在有效位置上(有鼠活动或可能有鼠活动的地点)。

  (三)保留率

  慢性灭鼠剂保留15天以上。

  毒饵灭鼠失败的原因

  1、投放的毒饵量不够。

  2、毒饵质量差,适口性不好。

  3、毒饵投放位置不当,鼠类不易发现。

  4、处理面积太小或鼠类不断迁入。

  5、抗药性的产生。

  严禁使用违禁剧毒急性灭鼠剂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