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是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上参与治国理政的骨干。肩负重任,既需要才,也需要德。新形势下,干部队伍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又进一步把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根据这一选人用人思想,如何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尤其是从政道德的建设或“官德建设”,已经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围绕这一课题,北京市纪委、宣传部、社科院等部门单位,进行筹划,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对官德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提出了重要建议。
《申论官德》是《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它是《史说官德》、《大道官德》、《以史为鉴》三本著作的延续,又是把传统官德转化运用于现实的一种升华。《申论官德》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入手,着重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对当代新型官德建设具有借鉴价值的思想元素,按照党和国家对于领导干部的要求,进行现代官德编码,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官德的内涵作出了重要提炼,对如何从制度到内省、从学习到环境、从管理到监督等多方面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申论官德》包括四篇。第一篇,“当代中国对官德的呼唤和要求”,重点阐发了研究官德问题的重要意义、背景环境等。着重论述了官德建设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地位,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动作用。第二篇,“新型官德的发轫与演进”,主要用历史的眼光,纵向梳理了共产党人官德思想的源起、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官德思想的特点,以及官德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第三篇,“当代官德的架构与元素”,明确指出,当代新型官德即从政道德,当代新型官德的本质是执政党本质属性在道德领域的集中反映,是规范和调整执政权力运作的重要手段。这种官德的特征是“三个统一”。对于内容,作者将其提炼概括为为民、忠诚、务实、公正、清廉、修己。其中,“为民”是核心,“忠诚”是前提,“务实”是基础,“公正”是标准,“清廉”是要求,“修己”是支撑和内化。它们之间的联系与统一共同构成了领导干部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坐标系统”。第四篇,“当代新型官德的塑造与养成”,着重论述了领导干部的官德如何塑造和养成的问题。认为这种官德既要通过个人的自身修炼养成,又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规范约束形成;既要继承中国传统的官德元素,又要根据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现实与时俱进。因此,新型官德的养成,第一,必须走制度化建设之路,通过制度化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进行编码、培育、管理和监督。同时还应当注重个体的省察与养成,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下功夫,将刚性的制度内化为个体的自觉。第二,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探索建立科学的官德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整合当代新型官德塑造和养成的环境资源,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深层次上改造官德生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全方位、多维度的官德建设监督机制,并且注意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官德培育和形成的方式方法。
《申论官德》一书与整套丛书相呼应,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现实,针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课题,深入阐发了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队伍官德建设的重要期待和呼唤,说明了加强新型官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对新形势下的官德内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并指明了新型官德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既有战略高度,又贴近实际;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新型思维,做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科学性与可读性的统一。相信该书一定能在加强领导干部的新型官德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忠杰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