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强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活宽裕是新农村的特征,乡风文明才是新农村的灵魂。

周建强带着记者感受竹鸡村村民现今的生活环境。
韶山新闻网讯(余拙 肖雄)住着小洋房,开着小轿车,用着太阳能,上着宽带网,烧着天然气,唱着《东方红》……
再加上年收入三四万,你愿意做这样的农民么?
韶山市韶山乡竹鸡村的村民80%达到了这个标准。
竹鸡村位于韶山中部,是进入韶山核心景区的咽喉要道。近几年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民抓住机遇发展旅游业和建筑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
“我们村纳入了高铁新城范围,韶山的建设也很多,你瞧瞧这些工程机械,可别以为是建筑公司的。”竹鸡村50多岁的村民周建强指着村中正在施工的两台大型挖机自豪地说:“这是我的,这玩意儿去年就没休息过,有时是三班倒,帮我实现收入70多万元。”据周建强介绍,他还在自家建起1栋农家宾馆,除一部分用于商务办公外,其余做饭店、宾馆,旨在接待好主席的客人。
“我在村上可只能算普通户。很多家庭除拥有饭店、酒店外,还拥有大型挖掘机、工程车、塔吊等‘生钱机器。’”周建强笑呵呵地说:“我们村有450户家庭拥有小汽车,你碰上村里人如果称‘老板’准没错。”
硬化村道进了庭院,太阳能路灯在村道亮起来了,全村配置了流动厕所和生活垃圾池,村庄干净整治,全村实现安全饮用水、电气化、网络全覆盖、通讯通畅,实现了水电路讯洁城乡统筹一体化。“我们不想当暴发户,只想当新农民。”周建强向笔者介绍,他们村不仅实施了村级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和老年养老补贴,设置了奖学金,还开展了“美德在农家”等形式多样的文明新风活动。“新农村建设就得变,房子盖高了,思想境界也得高上去不是?”周建强表示,新农村不能光有小车电脑和水泥路,还得形成“一人有事大家帮,全村有事共商量,敬老爱幼学贤良,和谐助人成风尚”等良好村风民俗。如今竹鸡村山清水秀人文明,家家和谐美满,户户安居乐业。
说到今后,周建强的声音高了八度,“国家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一年一个主题,政策连贯性很强,生活在农村同样很幸福。基于农民职业技能不高,经营理念不强,希望国家加大对农民职业素质的培训,使我们致富增收的本领提高。我还要参加培训,继续创业致富。”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余拙 肖雄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