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访市文体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 曹 咪

市文体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咪
记者: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来,市文体广新局和市文联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
曹咪: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十二五”发展时期“文化立市”的基本思路。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大了文化方面的投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文体广新局和市文联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全市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是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把握时代脉搏。通过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文化发展调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关内容,动员全市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全市上下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组织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并组织文化单位、文艺协会深入学校、机关、企业以及乡镇、社区和村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在深化和推进经营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广播电视台运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是加大投入,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艺馆、图书馆相继投入使用,并做好了免费开放、免费培训工作,流动舞台送戏下乡6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映公益电影达1500多场次,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做到全覆盖。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广场舞大赛”、“元宵喜乐会”、“欢乐潇湘·幸福韶山”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场文化开展得红红火火,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东方红大剧院、韶乐宫成为来韶游客感受伟人文化和领略韶山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场所,润泽东方项目进展顺利,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将于年底与广大观众见面。
市文体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咪(右)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从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活动动员大会上了解到,由市文体广新局和市文联承办了多项纪念活动,请问这些活动进展情况如何?
曹咪:今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在年初就安排部署了一系列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主席诞辰营造喜庆、祥和、欢乐的氛围。其中,由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新局承办的“欢乐潇湘·幸福韶山”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在全市举办了12场海选,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节目和演员。同时,我们精心组织编排了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接下来的纪念活动主要以群众体育活动为主,“万人骑行·低碳韶山”全国自行车邀请赛、万人长跑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登山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依次亮相登场,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记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立市、产业强市、生态靓市”发展思路,在“文化立市”方面,市文体广新局有什么举措和打算?
曹咪: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实施“135”战略,加快推进韶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围绕“一个目标”:城乡文明程度、公民素质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显改善,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15%,到2020年达到20%。
突出“三个重点”: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实施“五大工程”:
1. 实施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统筹规划,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文化和伟人文化,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在发展旅游文化、城市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市民与游客能共同参与的广场文化,由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韶山文化特色。
2. 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要在管理、利用和发挥好现有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的同时,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景观雅致的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方便群众使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品位。
3. 实施文化资源保护工程。一是加大对本市革命纪念地及反映韶山历史的重要场地的保护和恢复。二是加大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的挖掘、利用和保护。
4. 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们要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进取、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加大文化团队建设力度,有效促进全市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要强化人才激励,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营造鼓励文化人才干事业、支持文化人才干成事业、帮助文化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
5. 实施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工程。韶山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做好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这篇文章。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韶山独特的红色文化和伟人文化,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发展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动漫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开发赋有红色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抢抓我市成功纳入参照全省第一轮红色文化旅游业特色县域经济重点扶持县的重要机遇;重点支持润泽东方、东方红大剧院、毛家食品等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体广新局、市文联必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作风、更有效的措施,为发展我市文化事业、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努力建设“五个韶山”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刘花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