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的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春捂”就是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不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就是说秋天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热量,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能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作出相应的添减衣服。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摄氏37度左右。如果气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人们的体温如何保持摄氏37度左右呢?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上下身没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全身机体是否协调。
据了解,近些年发生膝关节病变的病例越来越多,而且以女性为主。许多女性有冬季爱穿裙子、春季过早换春装的习惯,特别是脚下露出脚面的“瓢鞋”更是寒气侵入体内的主要途径,而受凉是关节病等病症的主要诱发因素。因为通常人体的下半部血液循环要比上半部差,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也就是“寒自脚下生”。如果春季不注意保暖,天一热就急忙减衣服,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发烧,甚至还会在上了年纪之后出现膝关节疼痛,逐渐发展为膝关节骨质增生,重者还会出现膝关节积水、肿胀以及伸不直等病症。医生特别提醒年轻女性,早春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又常有冷空气侵袭,因此,一定不要过早减衣服,更不要早早穿上凉鞋“秀”玉足,多“捂”几天有益健康。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