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其书】
一部旷世奇书,引得人們千年的遐想。“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当年,“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已深得品读《山海经》的乐趣,今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静下心来再读一读《山海经》,一定会让读者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启迪心智、丰富想象、增广见闻、扩展视野、受益良多。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山海经》名句】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这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后的感慨。他读完刑天的故事,感叹他的“猛志”。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刑天与黄帝争位,最后被黄帝砍了头,把他葬在常羊山麓。“刑天”就是“砍头”的意思。刑天虽断了头,却仍不泯志。他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与黄帝再决雌雄。
【《山海经》故事】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出自《山海经·水经注》。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叫女娲,人首蛇身。女娲心地善良,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女娲补天的故事最有名。
传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天翻地覆。火神祝融打胜了,但共工不服,一怒之下,就把头撞向了不周山。不周山顿时崩裂,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塌了下来,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裂,山林烧起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毒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类。
女娲为人类的遭遇感到痛苦,于是决心补天,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浆来填补残缺的天窟窿,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做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天支起来。女娲还捕杀残害人民的黑龙,让猛兽害怕。她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来吸附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的补救,苍天总算补上了,地也填平了,水也止住了,人类又重新过上了安乐的生活。但这场特大的灾祸让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而地又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东南方汇流。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孩子。由于父亲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事情很多,他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所以炎帝不在家时,女娃就独自玩耍。她非常想去看看父亲上班的地方,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照顾不到她。
一天,女娃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就在她的小船行到海中央的时候,海上起了风暴,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大海吞没了。
女娃死后,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的小鸟,总是“精卫、精卫”地叫着,所以人们就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恨大海的无情,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山上衔来小石子或是小树枝,把它们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但是大海太大了,加上精卫每次只能衔一点点,看上去填海的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但是精卫一直坚持着,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孩子们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还可以看见海边有鸟儿衔着树枝。
人们钦佩精卫的精神,就以“精卫填海”来比喻那些有毅力的人。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的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于是开始逐日。他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他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而他的身躯化作夸父山。
有学者认为,夸父逐日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夸父部族应当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他们已经认识到了阳光决定季节,决定农业以及其它的生产活动,那么,在太阳落下的禺谷里,阳光是最充足的,对于因资源不足而面临困境的夸父族人,迁移到那里去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中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他们走进了沙漠,最终悲壮地失败。
【《山海经》影响】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有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