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新闻网讯(通讯员 蒋河 史戈)为充分发掘利用优秀非物质文化资源,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3月18日,湘潭市文体广新局在韶山文化馆对入选湘潭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的韶山学校小学部、白关学校授牌。
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以下简称:非遗传承学校),是贯彻落实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创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的通知》精神,积极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渠道的一项重要举措。
湘潭市首批非遗传承学校共有12所,分布在5个县(市)区,包括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及湘潭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此次入选湘潭市首批非遗传承学校的韶山学校小学部和杨林乡白关学校,具备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的基础条件,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韶山学校小学部是2012年被韶山市文化部门认定的韶山市首批“非遗传习所”,在韶山市文化馆指导下,常年聘请韶山山歌传承人毛爱霞、毛继余和如意剪纸传承人欧兴伟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培训学员500人次;杨林乡是“湖南省杂技之乡”,在白关学校开展非遗传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学校申报、韶山市推荐、专家评审,最终两所学校入选湘潭市首批非遗传承学校。
授牌仪式结束后,两所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做法和经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遗传承学校的创建不仅丰富学校的课堂内容,拓展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彰显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同时也能使韶山地方非遗文化的影响更加深远,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后继有人。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