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新闻网讯(余拙) 1月12日,记者从市农业局统计数据中获悉:2015年,我市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粮食总产量达7.49万吨以上;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61%;农村经营服务管理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达到184家,家庭农场达到22家;劳务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劳务收入10.82亿元。
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2015年,全市压单改双,扩面增产,大力遏制耕地抛荒,粮食播种面积达15.21万亩,优质稻覆盖率66.6%,超级稻覆盖率22.5%。全市秋冬种面积5.6万亩,围绕外环公路沿线和景区建立了7个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点。同时,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早、晚稻平均单产同比增长2.4%、2%。努力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规模30亩以上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组织达216户,比2014年增加31户。全市全年出栏生猪34.8万头,同比增长7.7%。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4个,新建种畜场3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水产养殖稳定发展,禽类和草畜养殖迅速发展,成功创建正大公司厚罗猪场和恒心猪场为国家级养殖示范场,云源蛋鸡场为省级养殖示范场。
农业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推广,据了解,我市2015年推广各类农机具1543台套,完成机插秧面积4万亩。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全市已成立18家农机合作社,其中机械设备较为齐全、规模较大的有5家,拥有各类农机具180多台(套),服务农户数已达3000多户。大力推广农机购置补贴,补贴机具1543台(套),补贴资金达900万元。
该负责人表示,市农业局还不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不断发展。谷谷、自平、硕粮3家专业合作社评为省级示范社,福星地和长田2家专业合作社评为省级创新示范社。全市全年流转土地4.8万亩。加强农民培训,发展劳务经济,全年培训农民2.03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4.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14.5%。农民增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819元,同比增长12%。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