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北40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一弯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这里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中国森林分布图上,相对于全国2亿多公顷的森林面积,这112万亩的人工林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在这里,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才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冀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更是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图为令人震撼的塞罕坝万顷林海。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峻辰
北京向北40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一弯深深的绿色镶嵌于此,这里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中国森林分布图上,相对于全国2亿多公顷的森林面积,这112万亩的人工林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在这里,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才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冀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更是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图为令人震撼的塞罕坝万顷林海。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