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课余爱好是必不可少的成长养分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编辑:刘峻辰 2018-10-16 10:25:22
红色韶山
—分享—

  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位快急疯了的妈妈”的来信,在信中她写道:“我的女儿今年15岁,初三了,学习任务那么重,开学仍没有个努力学习的样子,天天回来就把门一关,反锁在房子里看网文。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我们家长心急如焚……网络文学中存在大量同质化内容和低俗不堪的东西,根本不能叫做文学,不能叫做阅读……我们的网络主管部门不能管管吗?这种在年轻学子之间以隐秘方式野蛮生长的垃圾文字,将会把我们的孩子引向何方……”

  这位妈妈真的是太“着急”了。孩子拥有课余爱好是正常的,有的爱玩花草,有的爱养小动物,有的爱钻研天文,有的爱琢磨地理,有的爱踢足球,有的爱玩书法,有的爱动手修理家用电器,等等,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课余爱好,“春兰秋菊,皆一时之秀也”。在有些家长看来,孩子的目标是考取名牌大学,最好是“5+2”,而且除了吃饭睡觉,孩子每天其他所有时间都在看课本、做作业,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教育观念。

  或多或少,每一名在校学生都有他或她的课余爱好,就像对网络文学颇有研究的北大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的儿子爱读网文一样。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家长要学会科学引导孩子的课余爱好。

  家长首先应自觉地认识到,课余爱好也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句话是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不要把弦绷得太紧。即便孩子面临着中考、高考等重要节点,家长也不该完全禁止孩子的课余爱好,就像一个人不可每天只吃大鱼大肉,还得要有一些蔬菜与杂粮相搭配一样。

  家长要争取走近孩子的课余爱好,孩子爱天文或爱地理,他可能钻研得深一些,而作为家长,起码要跟在孩子后面对其课余爱好有个“ABC”的大致了解,不懂的可以去问“度娘”,也可以拜孩子为师,一句话,要了解孩子,要懂孩子,这才便于跟孩子平等交流,这才便于跟孩子交朋友,才会有共同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对课余爱好要爱而有度。

  孩子总有一个成长过程,偶尔也会遇见“毒草”和“黑暗”,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相信孩子在纷繁复杂的矛盾面前有那个自治力。或许,有的孩子一时间将过多精力花在课余爱好上,看似有些荒废学业,其实,“条条大道通罗马”,说不定哪天,孩子在这方面会成长、成熟了呢。比如邵燕君的儿子,在小学就开始阅读网文,马上高三了,功课越来越紧,今年暑期却一直在读穿越到三国的网文,发现太不解渴了,突然对妈妈说:“18岁,我要读完24史。”这就是成长。或许有那么一天,她的孩子会成为一位历史学家。

  当然,正确地引导孩子的课余爱好,最根本的,还是言传身教。不仅要守法,要讲道德,而且家长也要做勤奋学习的好榜样。如果爸爸妈妈才三四十岁,年富力强,却在家里麻将、酒席不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家长对孩子还有何资格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张传发)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