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将心理健康纳入到校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12月1日湖南长沙举办的2017年未成年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就把“关注心理健康,注重心理调节”作为活动主题,通过多种形式来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对未成年人最温暖的关注,也展现了人们对未成年群体最贴心也最迅速的观察和行动力量。
中国的留守儿童多,父母长时间无法陪伴孩子;一些家长依然延续着父辈的教育方法,只想着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却疏忽了对孩子心灵的关注,间接导致了孩子心灵失衡,做出一些令家庭后悔的过激行为。因此,关注未成年人心灵健康非常有必要,不但学校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学校、家庭的三方联动,让未成年人的心灵健康得到无微不至的关照。
关注未成年人心灵健康,最重要的还是观察和聆听。留守儿童的心灵健康是最让人关注的话题,因为这些留守儿童长时间和父母分隔两地,他们无法像自己的同龄人一样感受到父母陪伴的温暖,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人独自面对孤单,这个时候,学校和社会就应该给与他们足够的温暖。尤其是在留守儿童生活的学校,应当每年都为留守儿童安排足够的心理辅导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心灵需要,必要的时候,学校老师应该成为留守儿童和他们父母的沟通桥梁,让他们自如地沟通。而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多主动地去倾听,去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地去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要,尽己所能地常回家看看,常陪一陪孩子。
关注未成年人心灵健康,需要更多包容和理解。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在孤单中沉浸太久,他们不愿意打开自己,更愿意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的世界里,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应该给与这些孩子更多的耐心,不应该急功近利的过多指责,应该通过陪伴来让这些孩子打开内心世界,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用微笑和陪伴去温暖这些受到心理困扰的孩子,他们便能够打开自己,重新拥抱快乐,虽然说成长路上,家人的陪伴不可替代,但是如果在孩子孤单的时候,有需要的时候,给与他们学校里的温暖,他们同样可以告别孤单,找到生活的快乐。
关注未成年人心灵健康,需要更多理解和原谅。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一般都是因为缺乏亲子陪伴,或者说和父母的想法大相径庭,父子、母子间存在沟通障碍。一般来说,出现这种问题时,最应该检讨的是这些孩子的父母,父母忙碌的时候,只想着改善孩子的物质条件,但是却没有真正照顾孩子的心灵需要,不是尝试着去做孩子的朋友,而总是用命令的口吻,来强迫孩子过上他们应该过的生活,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和选择权利,这是家人之间不健康的沟通方式,应该多尝试去平等交流。当孩子犯错时,不应该用粗暴口吻去斥责,而是应该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分析原因。即便孩子调皮犯错,也应该和孩子一起面对,用真诚来让孩子主动改正错误。
未成年人是应该得到足够关爱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值得每一个人去关注,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学会聆听,学会平等沟通,只要我们的表达更温暖一些,笑容更多一些,孩子们就会感觉到温暖,更多孩子也会告别心灵阴霾,更健康的生活。(欧阳静)
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