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虚再度韶山行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于晓庆 编辑:刘峻辰 2018-09-11 17:38:13
红色韶山
—分享—

  今年3月下旬,我有幸参加省级机关工委在韶山干部教育学院举办的机关党委副书记“追寻伟人足迹,坚定理想信念”培训学习。27日上午,我们一行百余人来到毛泽东广场,按照预先计划完成了现场教学,内容包括向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言,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及纪念馆。

 

  记得十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春风轻拂、杨柳吐绿的美好季节,我曾带着全省系统内近百人,到长沙参加一期全国性的业务培训学习。培训学习结束后,主办方组织我们专程到韶山学习参观,具体活动内容与这次相差无几。更不可思议的是后经查阅工作记录,确知具体日期恰好也是3月27日上午。

 

  我好奇于前后相隔整整十年的两次韶山之行,而且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内容,居然就在同一个日子,难道仅仅就是巧合吗?

 

  在我看来,如果说十年前那次来韶山学习参观,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认识,因从小受到的教育灌输,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化、抽象化,仅局限于他参与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道路、领导建立了新中国等等的丰功伟绩。那么十年后的此次韶山之行,通过不同主题、不同场景的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音像教学,我得以从不同的侧面,特别是从毛主席与家人亲戚的关系处理以及他自己日常生活琐事等细微之处,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认识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确实感触很深、收获很大。

 

  在“学习领袖风范,不忘初心使命”专题教学中,主讲老师讲述了毛主席舍家为国的两个感人故事。建党初期,毛主席受委派回到家乡建立党的组织,他首先想到并做到的就是动员自己的家人跟他出去干革命,最后他们全家包括他“百身不赎”的爱人杨开慧以及两位胞弟毛泽民、毛泽覃在内,共有6位亲人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为了保卫刚刚诞生的共和国,毛主席毅然把长子毛岸英送到了抗美援朝战场前线,仅仅一个月后,一个28岁的年轻生命被美军投下的燃烧弹火焰吞噬了。毛泽东得知后强忍巨大悲痛,独自坐了整整一夜。翌日当看到来安慰他的身边工作人员时,他只是说:战争嘛就会有牺牲……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言外之意,他是国家主席必须带头送儿子上保家卫国的战场。无情未必真豪杰。1959年6月回到韶山,毛主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到韶山》,以一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寄托对为了他领导的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亲人们的怀念。

 

  在“娘亲舅大,人民最大”访谈教学中,毛主席的表侄孙女讲述了他不为亲人谋私利的两个生动故事。毛泽东在不到3岁时就被送到棠佳阁的舅舅家,直到8岁要读私塾时才回到韶山自己家里。建国后,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文运昌给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随信附了一份要求安排工作的15位亲属的名单。毛主席得知后立即写了一封信给田家英,要求婉转地拒绝他表兄的要求,并嘱咐田家英要让他表兄知道,不要因为是他毛泽东的亲戚,就可以得到任何的特殊照顾,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美好生活。毛主席一直对杨开慧的家人非常有感情,把他们当自家人一样。解放后,杨开慧的哥哥、烈士杨展的父亲杨开智想到北京工作,后又想在长沙当个厅长。毛主席非常严肃地让他在长沙听候组织安排适合他能力的工作,并告诫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为难地方领导。而且当天亲自写信告诉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不允许任何无理要求。毛主席就是这样从不徇私情,不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亲人朋友谋个人私利,如此境界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在毛泽东同志遗物馆举行的“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现场教学中,我们看到了陈列的一件打了73个补丁的普通棉质睡衣,毛主席一直穿着这件睡衣,每次破损后他就请身边的工作人员给补一补,从不舍得换一件新的。在他看来别人能穿打补丁的衣服,他毛泽东就怎么不能穿呢?就这样一件缝缝补补打满了补丁的普普通通的睡衣,毛主席一直穿了20多年。现场教学老师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主席坚持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度难关,特别喜爱吃肉的毛主席曾经连续80多天不吃一口肉,以至于腿都浮肿了。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非常心疼地劝毛主席说,国家就是再困难,也不差您主席吃的肉呀。是啊,当时国家虽穷,但毕竟是一个数亿人口的大国,毛主席想吃肉怎么也不可能成为问题。然而毛主席自己却丝毫不以为然,因为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是普通群众中的一员,从不搞特殊、图个人享受,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所有这些关于毛主席的真实感人故事,无不折射出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意志品格和伟大的精神境界,让我真切感受到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他的形象是那么的具体、那么的逼真、那么的丰满、那么的伟大。  于晓庆  系江苏省档案局干部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于晓庆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