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毛泽东送给女儿李讷的奇特“嫁妆

编辑:刘峻辰 2019-02-13 08:51:12
红色韶山
—分享—

    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李讷,已经近30岁还孑然一身在中央“五七干校”锻炼,当李讷将结婚报告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茫然了,然而毛泽东送给李讷的“嫁妆”却更是奇特和鲜为人知......

  战争中成长

  1940年,李纳生于延安,当时毛泽东48岁,江青26岁,老来得女,毛泽东自然很高兴,由于江青姓李(李云鹤),毛泽东在战争年代也曾用名“李得胜”,便按古人“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的意思,给女儿取名李讷。

  


1944年2月,毛泽东和江青与李讷在延安枣园

  1947年,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江青和7岁的李讷也随同毛泽东行动。此时李讷已经到学龄,但无法上学,只得由毛泽东身边的参谋、干事等人抽空教她一点文化知识。直到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局面有所安定之后,李讷才与若干名与她情形类似的孩子一道上简易小学。到1948年定都北京之后,李讷才正式上育英小学、育英中学。从中学起就开始寄宿学习,每逢周末才回到中南海。李讷天资聪明,学习用功,有理想,在毛泽东的教育下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严格的要求。不过她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常常爱闹病。1959年秋天,李讷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历史系。以后吃住仍然在北大,每个周末坐公交车回家,从不乘小车,星期六晚上与父母共餐。李讷刚上大学的时候,不少同学根本不知道她就是中国第一号“公主”。1965年,李讷大学毕业,由于身体不太好,在《解放军报》挂了一个编辑名,也穿上了向往已久的军装。

  


毛泽东定都北京后,李讷正式上育英小学。图为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在香山双清别墅

  在“文革”狂涛中

  1966年8月初,毛泽东写下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之后,“造反”的洪流便席卷全国,一发而不可阻挡。李讷也在《解放军报》社带头造反。她化名“萧力”(小李之谐音)写大字报指斥当时《解放军报》总编辑赵易亚大搞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赵易亚被“揪”出后,她实际上成了《解放军报》社文革运动的灵魂和首脑。不久之后,李讷“为众所推”当上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报《解放军报》总编辑。当时她才是二十五六岁的女青年。

  但进入1967年之后,李讷又不怎么管军报的事情了,她实际上已经成为毛泽东个人的联络员或“代表”,负责了解北京各大学运动的情况,直接向毛泽东汇报。应该说这个特殊岗位上,她也真的起了作用。1968年北京大专院校红卫兵分成两派大搞武斗,互相抓人,甚至开枪、烧房子。在李讷向毛泽东汇报之后,他下决心以“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名义,集合工人和解放军进驻个大专院校,强行制止武斗,为后来的“工人阶级领导学校” 之始。除了李讷,别人是不能并且也难以向毛泽东汇报运动中的严重问题。

  意外的爱情

  1970年左右,毛泽东为了锻炼李讷,使她日后进步更快,让她前往设在江西井冈山下的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劳动”。李讷对于父亲的话是“坚决照办”。于是立即前往江西“五七干校”。毛泽东乃大智大勇之人,对爱女政治上的进步甚为注意。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李讷当时已经年届30,但仍然孑然一身,没有爱人,加上她的身份,使得这位“公主”在“五七干校”成了人人敬而远之,更感寂寞。当时,在“五七干校”有一位20多岁姓徐的年轻人,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的服务员,工农出身,文化不高,但长的眉清目秀,机智灵活,为人热情。他见李讷终日落落寡欢,无人与之交往,便不时邀请她打球、聊天,以及干一些农活等,彼此一来二往,渐渐熟悉起来。干校领导及周围的人们,对此虽然略知一二,但因二人地位、性情、思想等方面差距太大,所以并没有往深处想这件事。等到周围的人们及领导发现两人“情况有异”之时,两人已经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准备结婚了。

  这一下可惊呆了干校和中央办公厅的领导,赶紧报告毛泽东,干校负责人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甚至已经自请处分;徐某则被“看”了起来,等上级批示一来就给以处理。固执、任性的李讷在干校上书父亲,请求与徐某结婚。面对这个局面,毛泽东毕竟有伟人气度,毅然在李讷的请示上批示同意,并即将报告转江青阅。江青对此毫无精神准备,心虽不甘,但事已至此,又有毛泽东做主,也只得签字同意。

  毛泽东送给女儿的奇特“嫁妆”

  李讷一意孤行,而又突如其来的结婚,自然使毛泽东也有些茫然和无助,他和江青自然不去参加李讷和徐某的结婚典礼,但毕竟李讷是他和江青的唯一女儿,还是派人代表娘家人,并送上嫁妆。毛泽东找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要他去落实一名代表他和江青的娘家人。

  1971年9月下旬的一天,汪东兴派人找来毛泽东办公室做内勤工作的小路,十分喜悦而郑重地说:“小路同志,现在给你一项特殊使命。你是毛主席办公室工作人员,就是毛主席的家里人。毛主席同意你当李讷的‘娘家人’,去江西中办‘五·七’干校,出席李讷的结婚典礼。”说完,将大信封装的、用毛笔写的一封信交给小路,信封上写着:“李讷收”。一看字体,谁都能判断出这是毛主席的亲笔信。汪东兴又指指椅子上的一个大白包袱说:“这是主席给李讷陪送的结婚礼物,你千万要拿好,亲手交给李讷同志。”小路扭头一看,是一个很整齐的长方形白包袱,外边还用草绿色军用背带捆着,看样子这“嫁妆”一定很沉重、很高贵。他想:主席的女儿出嫁,总得陪些高档的礼物嘛,这也是人之常情。

  小路从江西南昌下火车,赶到中办“五·七”干校时,李讷早已接到通知,从瑞金的沙洲坝大队赶到干校。李讷接过小路专送的信和父亲的嫁妆。李讷拆开信,全神贯注地读完毛主席给她的信,接着,她又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大包袱。此时,在场的人也以好奇的目光,盯着那个大包袱。毛主席为女儿陪送的“嫁妆”。真是一般人万万想不到、做不出的。那是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李讷的婚礼是在“五·七”干校他们新房院子里举行的。出席婚礼仪式的只有十几个人。迎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婚礼由干校校长曹全福主持。他简单致词和放鞭炮以后,让新郎新娘向毛主席像三鞠躬,仪式就结束了。新郎新娘的洞房,就更朴实了。两间普普通通的平房,里间是一张由两张单人床对起来的双人床。床上铺着薄薄的床垫和棉布床单;外间放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等家具。整个新房里连个“喜”字也未贴。晚上的喜宴就是在这新房外间举行的。炒了八个菜,喝了几瓶红葡萄酒。李讷婚后的第三天,小路就陪同新郎新娘搭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悲剧的婚姻

  李讷与徐某这段爱情来得快,也去得快。李讷与徐某得到毛泽东同意之后不久便正式结婚,婚礼没有怎么铺张。但李讷成婚几个月之后,这桩婚姻竟维持不下去了。原来,这两个人各方面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恐怕是全中国差距最大的一段婚姻),两个人的学识、志趣、个性、思想上都大相径庭,新婚的新鲜感一过,各种难以克服矛盾凸显,结果两人只好分居。干校领导为了挽救他们的婚姻,把徐某以“工农兵”“保送”到河北某大学学习。这时候,李讷已经身怀有孕,其后生下一个儿子。又过了一年多,两人正式离婚。在这个过程中,江青起了一定作用,当然决定作用还是李讷,她自己感到这桩婚姻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徐某在大学毕业之后,便回到了山东老家。就这样,李讷的第一次婚姻正式失败了,她悲剧的一生逐步开始了。

  李讷的儿子名叫徐小宇,聪明活泼,小时候经常给人说:“我外公是毛主席。”这个孩子的存在及成长,一方面给李讷增添了负担,但另方面也给苦闷中的李讷增添了欢乐。

  


右一:王效芝,即徐小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