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洗眼用的小玻璃杯

来源:毛泽东遗物故事 编辑:刘峻辰 2019-02-13 09:40:06
红色韶山
—分享—

  毛泽东遗物中有一个斗形玻璃小杯,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称,这是毛泽东晚年用来洗眼用的杯子。

  毛泽东的身体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比同龄的一般老人要好许多。保健医生在多次的身体检查中,十分惊讶于毛泽东的心肺功能、血压等身体指标都很正常。可是毛泽东80岁前后的情形,时刻令保健人员忧心忡忡。其时毛泽东相继出现心脏功能衰退、中风、大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白内障等。步履矫健、红光满面的毛泽东已一去不复返。如今每日出现在医护人员面前的已完完全全是一个多病的老人,他满脸憔悴,步履蹒跚,口齿不清,甚至到了吃饭、喝水全凭勺喂的地步了。

  1974年春,毛泽东患上了白内障。开始时,他感到视力越来越不好,即使戴上眼镜,看东西时也觉得费神吃力,模糊不清。这对于一个常年累月从不通过秘书来批阅文件,起草文稿,手不释卷的人来说,是十分痛苦不堪的。但毛泽东生性“讳疾忌医”。

  当时,张玉凤负责毛泽东的生活事务,每日照料他的工作、生活。有一次,毛泽东将自己的视力状况告诉她,说:“大概是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使了。”张玉凤试探地说:“还是请医生看看吧?”毛泽东摇摇头,说:“我不要看医生,你也不必告诉别人。”就这样,毛泽东有意隐瞒病情,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让其他知晓。

  其间,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徐业夫正身患不治之症,中央尚未派新秘书接任,协助毛泽东收发文件的工作就暂由张玉凤代理。毛泽东一生带头坚持保密制度,以前,他的文件从不让机要秘书以外的任何人碰,甚至将翻动过他的东西的同志从身边赶走。现在眼睛不行了,机要秘书又不在身边,他已经不能亲自处理这些堆积如山的文件、信函了。有一次,毛泽东对张玉凤说:“我想请你做机要秘书,帮我读这些文件,你同意吗?”张玉凤便开始帮助毛泽东读文件、读书报、读信件。有时还遵照毛泽东的意思,在文件上画圈或者签署意见。

  1974年8月,毛泽东在湖北武汉东湖宾馆作了一次例行身体检查,查出了“老年性白内障”,但两只眼睛的病情轻重不一。此时,毛泽东已再也无法“讳疾忌医”了,医生提出手术治疗,并吩咐工作人员做好术前眼睛的护理。医生告诉毛泽东:这种病不能马上治疗,因为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必须经过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才能最后动手术。

  武汉确诊后,医护人员开始紧张忙碌起来。他们必须保证毛泽东的眼睛不再受到其他意外疾病的侵害。他们用一种特制的医用洗眼杯,灌上药水,每天为毛泽东洗眼睛。医护人员对这一工作自然是不厌其烦,毛泽东内心深处也实在盼望早早治好这种眼病,好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去。

  洗眼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其实十分简单,但用于毛泽东身上却又感到十分紧张不安。毛泽东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每当医生给他洗眼时,他便说些幽默风趣的话来解除他们的顾虑和紧张。有时,当一位声音熟悉的医生或护士为他洗眼时,他便很风趣地说:“我知道你是谁。”

  1975年春,毛泽东一只眼睛白内障已至成熟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了。当时,抱病在身的周恩来约请了北京著名的中、西医眼科专家,确定手术方案。毛泽东在游泳池会见了前来会诊的专家。这时,他的视力已十分微弱,看不清来人的脸,他还是满面笑容,与他们一一握手问好。当介绍到广安门医院一位四十开外、身材高大的大夫时,毛泽东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主席,我叫唐由之。”这位大夫激动地回答。

  “由之由之,这个名字好噢。”毛泽东听了他的自我介绍,对他的名字很是感兴趣。

  “你的父亲一定是读书人,可能读了鲁迅先生的诗。”毛泽东接着饶有兴致地吟诵起鲁迅《悼杨铨》的一首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其时,毛泽东口齿已不是十分清楚,加上他那一生未能改变的湖南口音,唐由之听得不大清楚。当毛泽东吟完这首诗,唐由之试控性地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大胆要求:“主席,您能否将这首诗写给我?”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在纸上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下了这首诗。

  1975年8月,医疗组决定给毛泽东动手术。手术方案采用针拨疗法,主刀的医生就是唐由之。周恩来总理在重病中审查并批准了这个手术方案。

  手术室就设在中南海毛泽东卧室通往客厅的走道旁边的一间小房间里。医护人员精心布置了这个“小手术室”,进行了十分严格的消毒。

  时间已到8月中旬。一天傍晚,护士孟锦云在毛泽东睡了一个好觉后来到他的床前,像平时那样与他聊天。

  “主席,您还是赶快动手术吧,这样你就可以看书写字,也可以看清人了。”孟锦云说。

  毛泽东听了未作任何表示,孟锦云感到,他似乎已心有所动。果然,没过多久,毛泽东打破沉默,说:“孟夫子,我还是做手术吧!”孟锦云一听,高兴极了。

  “主席同意了!”她立刻将消息告诉等候已久的医疗小组,顿时,大家觉得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半小时后,毛泽东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走进了临时手术室。此前,机要秘书张玉凤已将消息电话告诉了周恩来总理。周恩来不久便来到游泳池,张玉凤在大厅迎接周恩来。“总理,您有病,怎么还来呢?”张玉凤十分感动也很不安地说。“我的病不要紧,应该以主席的健康为主。”周恩来认真地说。

  毛泽东就要动手术了。术前,有人不禁问大夫唐由之:

  “您有多大把握?”

  “百分之七八十,顶多百分之九十。”唐由之有些不安地回答。

  主刀大夫的话增加了手术的紧张气氛。周恩来此时的神情十分严肃。他没有进手术室,因为如果他们站在旁边,肯定会使大夫们更加紧张。周恩来与邓小平等人就坐在游泳池大厅的大沙发上等待,客厅里静谧得很,只听得见邓小平吸烟时发出的哧哧的声音。

  躺在手术室的毛泽东却显得十分轻松。手术前,毛泽东突然说:“别这么紧张嘛,放上一点音乐听一听。”唐由之不由得感到惊奇。在他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可从来没有在音乐中动过手术啊!

  张玉凤按照毛泽东的意见,提来了一部电唱机,并选了一张毛泽东喜欢听的昆曲唱片。这是上海昆曲岳美缇演唱的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美缇的唱腔空旷豪放,将人带入远逝的历史长河。在悠扬铿锵的乐曲声中,手术室里这种紧张不安的气氛一扫而光。唐由之轻声地问沉浸在音乐旋律中的毛泽东:“主席,可以开始了吗?”毛泽东微微张开眼,轻轻地点了点头。唐由之小心翼翼地拿起注射器,从毛泽东左眼角部位注射了一针麻醉剂。

  手术做完了,仅仅用了七八分钟。当医护人员长吁一口气,准备撤走手术器械时,毛泽东还沉浸在音乐声中。有人轻声了说:“手术很成功。”毛泽东有些吃惊,说:“就做完了?”他将信将疑。唐由之松了一口气,笑着说:“主席,做完了!”此时此刻,人们都轻声地笑了......

  术后第二天,医护人员为毛泽东换去蒙在眼睛上的纱布。此时,毛泽东显得如孩童一般高兴异常。医生小心翼翼地摘除了一层层纱布,毛泽东慢慢地睁开双眼。顿时,熟悉的一切又呈现在他的眼前。“主席,看得见吗?”唐由之问他。“看得见了!”毛泽东兴奋地说。然后,他指着眼前一位工作人员的衣服,激动地说着上面的颜色、图案。末了,他又指着房间的一面墙壁,高兴地说:“那是白的!”

  毛泽东的一只眼睛复明了。医生叮嘱他在近期内要注意休息,切切不可用眼过度。但毛泽东又不再“听话”,很快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中去了。医护人员生怕手术恢复不好,他们每天按时为毛泽东洗眼,同时还为他重配了一副眼镜。

  毛泽东的右眼还没有复明,但他已经相当满足了。每当工作人员为他洗眼时,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时不时地表示出不满来,还常常与他们聊聊天,谈些风趣幽默的话。

来源:毛泽东遗物故事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