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备的医药箱

来源:毛泽东遗物故事 编辑:刘峻辰 2019-06-18 16:20:28
红色韶山
—分享—

  毛泽东遗物中,有一个普通的木质药箱,大约尺余见方。木质的表面仅仅涂上薄薄的一层乳白色洋干漆,而今漆皮已有些脱落,颜色也灰黄了。

  医药箱是毛泽东身边保健人员的“宝贝”。无论毛泽东居家,还是外出巡视,这个医药箱都是随时放在保健医生或者护士身边的。药箱内部划成若干小格,用来放日常用药。

  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个药箱中保存着的主要药品有:碘酒、龙胆紫、眼药膏、红汞、酒精、脚气粉、清凉油等。医用器械、材料有:剪子、镊子、药匙、试管、量杯、洗眼杯、胶布、棉纱布、绷带等。

  毛泽东生前用得较为频繁的是脚气粉、洗眼杯、眼药膏等药品。毛泽东早年感染脚气,这种皮肤病称“香港脚”,大概是因为香港人特容易染上这种病而得名。其实,南方人大都有被此病折磨的痛苦经历。这种皮肤病很顽固,一旦感染上了就很难根除。毛泽东晚年患有来生的眼疾,后来还作了白内障切除手术。术前术后,工作人员常常为毛泽东洗眼、上眼药膏。

  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很少生病,即使生了一点小病,也不愿意随便用药打针。曾经做过毛泽东保健医生的徐涛说:“我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期间,他很少生病。”他又说:“毛泽东生病少,不等于我的工作好做,有时甚至很令我紧张为难。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两个:一是劝主席吃药难,二是应付江青难。”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定期为他检查身体、记录睡眠情况等等。因为毛泽东出门时有一个特点,即说走就要走,不许随行人员办事拖沓。因此,保健人员不得不在平时就做好准备工作,以便毛泽东提出出门时能够立刻拎上药箱跟上。对于保健人员来说,这个医药箱如同战士手中的武器,必须时刻背在肩上,做到有备无患。

  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几乎年年都去各地走走。他每次出行,保健医生都随行。毛泽东走到哪里,他们就背着医药箱跟随到哪里。

  有一年,毛泽东到四川成都开会期间,他视察了郭县的红光公社。在一片麻田里,社员们正在紧张地干活,其中有一位姑娘的一只手用一块土布吊着,显然是受了伤。毛泽东与他们聊天话家常。他见到这位姑娘时很关切地问:“你的手怎么了?”姑娘有些激动地说:“刨地时被锄头把震伤了,现在不碍事了。”毛泽东皱起眉头,又问:“伤重不?要不要紧?”毛泽东看后说:“震伤得很厉害呢,一定要请医生看一看。”说完,他赶紧招呼保健医生给姑娘检查一下伤口。保健医生仔细地检查姑娘的伤口后对毛泽东说:“主席,她的伤口有炎症,要到医院治疗。”然后,他从药箱中拿出药膏,为伤口消了毒,重新包扎了起来。“我这里没有带什么药,你还是上大医院看看。”临走时,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再三嘱咐这位农家姑娘。

  毛泽东回到郭县县城。晚上,他突然想起这位受伤的姑娘,叫保健医生打电话询问一下,看她是否已去医院看过了。第二天,郭县人民医院受毛泽东嘱托,派医生来到这位姑娘家,为她换药疗伤。

  毛泽东喜欢登山,他登过的山真是不计其数。当他登山时,保健医生所背的医药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毛泽东终生喜欢游泳,外巡时几乎每到一地都要游泳。游泳这一运动尽管对毛泽东休息和身体锻炼十分有益,但也具有较大风险。每次毛泽东游泳时,他的保健人员都有些提心吊胆。他们背着医药箱伫立岸边滩头,或者乘上木船、快艇,紧随毛泽东左右。他们既担心他在水中有个三长两短,又担心在浅水中被石头、贝壳或其他什么尖锐物体划伤。这种在毛泽东自己看来并不算什么的“事故”,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大事!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保证领袖的人身安全啊!

  有一年,毛泽东在北戴河逗留。当时,天气很糟,大风大浪且不说,气温也很低。毛泽东提出去海中游泳。

  当年的北戴河海滨并未经过修整,是真正的天然浴场。海滩贝壳很多,在这样的海滨游泳极易划伤脚。保健医生劝阻毛泽东放弃游泳念头:“主席,浪太大,贝壳全冲到了岸上,不少都是又破又尖,很容易划伤脚。”毛泽东反驳说:“从小我打赤脚,就不上山砍柴了?叫你说的!”他将大手一挥,显然是藐视这种在他看来有些荒唐的理由。毛泽东认定的事,任凭九匹马也难以拉他回头。他决定了的事就一定会去干,勇往直前。毛泽东自然最终取得了胜利,在大浪中的北戴河游了泳。保健人员却为此捏了一把汗。

  今天,毛泽东那个棕色人造革医药箱,静静地卧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遗物陈列室里,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平凡的故事。

来源:毛泽东遗物故事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