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晚年爱用的铅笔

来源:毛泽东遗物故事 编辑:刘峻辰 2019-06-25 09:55:52
红色韶山
—分享—

  铅笔是毛泽东除了毛笔以外最喜欢的书写工具。这是因为铅笔的一大优点是书写随意、轻松,便于随时取用,在这方面远胜于毛笔。不过,毛泽东使用这两种书写工具也是各有分工,各取所长:铅笔用于比较随便的场合,如在赣南闽西作农村调查时记录谈话,又如躺在床上读书时作批语等等。而在正式场合,毛泽东一般使用毛笔。

  铅笔的运用,其实在中国民间早已有之,只是不如从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铅笔那样美观,那便是用木炭条了。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常从自家炉膛中取了炭条,在干爽的石板上涂画,与众童为戏。事实上,炭条书写与铅笔书写甚至毛笔书写使用的是同一个原理,即都是以炭素作为显影剂。毛泽东一向推崇自然,爱用毛笔、铅笔,看来颇有科学性。在他的人生中,曾发动过一场小小的使用“炭笔”--原始的铅笔的运动。那是1927年11月,毛泽东在宁冈县砻市创办了第一个工家革命军军官教导队。但因敌人的封锁,宁冈又处于偏僻的山区,笔墨纸张奇缺。毛泽东就给大家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动员,号召学员想办法,克服困难。一个学员提出用柳枝烧成炭可以写字,毛泽东一听就想起儿时的这种原始工具,非常高兴,立即发动人员动手烧柳枝,他说:“大家拧成一股绳,个个出主意,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

  井冈山一带最不缺的就是树木,当地人也早有烧木炭的习惯。毛泽东亲自参加烧炭,他拿起烧成的炭条在石板上试了试:软硬适度,字迹清晰,还真是一种好“铅笔”!大家称之为“不花钱的铅笔”,毛泽东笑了,他说:“敌人越是封锁,大家的办法就越多。看,封锁得同志们用木炭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沙滩上写字--这种笔墨纸张是用不完的。”

  毛泽东使用铅笔的最早记录是如此富有传奇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经常使用铅笔。晚年他在床上看书,使用毛笔不方便,他又不喜欢用钢笔,用铅笔的机会就更多。留在他读过的书页上的大量评点,已大多是铅笔书写的了。

  1956年的一天,毛泽东还曾用铅笔给他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姚淑贤解难,书写了《诗经.邶风》中《静女》篇的句子。他这次不是通常那样用竖式,而是横写,一行一句,未打标点。

  从书法的角度看,毛泽东这次所写的系行书,与他的毛笔书法不可比拟,那是因为铅笔这种工具没有笔锋,不宜书写大字,也较难体现出中国书法的艺术性。

  不过,毛泽东的这幅字,也是他书赠于人的罕见的一幅“铅笔书法”了。

  毛泽东另一次使用铅笔的生动故事是创作《七律.送瘟神》。毛泽东极少将铅笔用于正式场合,但诗意袭来时,就来不及“笔墨伺侯”,便会随手拿起铅笔。那是1958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诞生37周年的前一天,毛泽东坐在一张藤椅上看《人民日报》。他神情专注,嘴巴嚅动着,像是念念有词。但这时谁也听不清他念的是什么,只听到一串串绵长而抑扬顿挫的哼哼声,他的头也不时地晃动着。他虽然两手张开报纸,视线却没有移动,而神情恍然--卫士疑惑了:莫非出了什么大事!

  原来,毛泽东刚刚从《人民日报》上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兴奋极了,正沉湎于诗情的冲动中。只见毛泽东把报纸精心地叠好,起身踱步。他从窗户前到桌旁来回走动着,坐下又站起,拿起报纸又看,很快走到床边,躺下,一会儿又站起。他忽然停下脚步,高声说:“把笔和纸拿来。”

  毛泽东半躺半坐,斜靠在枕头上。卫士拿了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毛泽东将报纸垫在白纸下,鼻子里哼哼着像唱歌--他保留着儿时在私塾“唱诗”的习惯。他拿起铅笔,写了涂,涂了哼,哼过又写,涂涂写写,哼来哼去,声音越来越大,卫士听清了这样两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遗物中,除了铅笔,还有铅笔刀。开始时,工作人员大都用小刀削铅笔,一天要削十多支备用。后来,他们发现小学生专用的铅笔刀更方便,就买了几个塑料壳的铅笔刀。

来源:毛泽东遗物故事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