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来源:韶山市教育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作者:韶山市教育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编辑:周悦淳 2023-01-29 17:15:27
红色韶山
—分享—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韶山市委宣传部特邀请部分市直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对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带头学深悟透、撰写理论文章,在【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陆续刊发,引导全市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凝聚奋斗奋进力量,坚定推动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在韶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韶山市教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好“大思政课”育人作用,以韶山学校“公共大思政课”建设为主线,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系统谋划课程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各类课程横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原则,确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我们既要坚持系统观念,也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一要强化政治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始终旗帜鲜明地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韶山要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加强以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独具韶山特色的课程群建设,重点围绕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开展课程模块设定,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二要突出韶山特色。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韶山红色文化、韶山学校校史资源,开设“学习毛泽东、感悟新思想”“韶山和韶山精神”“红色传承”等独具韶山特色的教学板块,将党的创新理论、韶山红色文化等纳入教学设计,引导大中小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要坚持双向融合。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关键抓手,建立以思政课程为核心、课程思政为支撑、实践锻炼为载体的“大思政”课程体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积极梳理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功能,积极探索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二是培优育强思政教师。育生先育师,强思先强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讲好思政课,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要注重外引内培。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通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示范培训、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等方式,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也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同时,要积极利用毛主席家乡这块“金字招牌”和长株潭高校、名校聚集的优势,争取省教育厅和省教科院支持,积极引导全省名优思政教师来韶授课。二要注重典型示范。以韶山学校“公共思政大课堂”为基地,积极争取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和全省性的思政课教师讲课比赛、课程思政创新设计大赛、思政“金”课评选、思政教师论坛等,积极引导我市思政教师与全国或全省优秀思政教师开展交流学习,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引领,进一步提升韶山思政教师的能力素养、专业水平。三要注重整合资源。以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目标,形成以思政教师为主体,本地党政领导、老同志、劳动模范、中国好人等先进代表以及纪念馆、特支陈列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参与、协同合作的“大师资”队伍体系。

三是用好用活各种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讲好思政课,要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中,筑牢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一要拓宽实践渠道。在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下,要充分利用好韶山及周边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大中小学生走进毛泽东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先辈英雄事迹,传承红色精神;走进韶山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走进黑石寨等森林氧吧,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二要打造“行走的课堂”。定期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求学求索”毅行活动、“青春不负 强国有我”全国青少年红色研学韶山行活动等,把课堂搬到红色旅游景点、乡村振兴现场、历史人文景点,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行万里路”中丰盈爱国情、激发强国志、深化报国行。三要凝聚育人合力。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省韶山管理局,持续打造“韶山下的思政课”;联合湖南广播传媒有限公司,打造音乐思政课、电影党史课等特色课程,将韶山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动能,进一步汇聚起“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

来源:韶山市教育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作者:韶山市教育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编辑:周悦淳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