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中国节·重阳】敬老月里话敬老,让“银发力量”与时代同行

来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庞新梅 编辑:覃磊 2025-10-27 17:04:16
红色韶山
—分享—

韶山融媒讯(通讯员 庞新梅)今年10月是第16个全国“敬老月”,今年“敬老月”的主题是“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拥有专属于老年人的特殊月份,不仅是我国对“老年人是党和国家宝贵财富”这一论断的生动呼应,更是全社会传递温暖、传承美德的重要契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重新审视“为何敬老”“如何敬老”,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谋划。

为何要敬老?答案藏在岁月的刻度里,更刻在时代的坐标上。从个人维度看,老年人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他们用一生的操劳哺育后代、支撑家庭,这份血脉相连的恩情,是敬老最朴素的情感根基。从社会维度看,今天的中国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深厚的文化底蕴、稳定的社会秩序,离不开老一辈人“筚路蓝缕启山林”的奋斗——他们是建设祖国的“拓荒者”、传承文化的“活化石”,这份贡献与积淀,让敬老成为对历史的必然回馈。从时代维度看,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年人不再是单纯的“受助者”,他们中许多人仍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心态,既能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余热,也能在家庭代际中传递智慧,“银发力量”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份价值与潜力,让敬老成为推动发展的现实需要。

如何敬老?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落实到解决“急难愁盼”的行动中,落实到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社会广泛参与、宜居友好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对党委和政府而言,“敬老”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体现在政策的温度与精度里。一方面,要织密民生保障网,聚焦老年人看病、养老、出行等核心需求,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为抓手,搭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服务阵地,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推进适老化改造、简化医保报销流程,让“老有所养”从“有保障”向“有品质”升级;另一方面,要搭建作用发挥平台,通过开设老年大学“银发课堂”、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咨询建言小组、文化交流协会、基层治理议事会、老年人互助组织等,让老年人在不同领域发挥余热、展现风采,让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能参与到社会事务中,真正实现“老有所为”。

对社会与个人而言,“敬老”是一种融入日常的习惯,要体现在细节的关怀与尊重里。它可以是你我公交上主动让出的一个座位,是我们耐心倾听长辈讲述过往的一段时光,是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一次手把手教学,更是不忽视老年人需求、不轻视老年人价值的一份同理心。当商场的电梯里有了清晰的语音提示,当社区的活动中心常有欢声笑语,当家庭的餐桌上总能听见温情对话,敬老的种子便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汇聚成全社会的文明风尚。

敬老不是一时的仪式,而是长久的坚持;不是单一的付出,而是双向的共赢。这个敬老月,让我们不仅为老年人送上祝福,更以实际行动回应他们的期待——既真诚关心关爱老年人,多为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又守护好他们的晚年生活,激活他们的人生价值,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时代的发展中感受到尊重、获得幸福感。共享发展成果、乐享美好生活,让“银发力量”与青春活力同频共振,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暖篇章。

(一审:谢茂丰 二审:刘湘利 三审:李霓)

来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庞新梅

编辑:覃磊

本文链接:https://www.ssxw.net/content/646954/61/153834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
,"【网络中国节·重阳】敬老月里话敬老,让“银发力量”与时代同行") }else if($(e.target).hasClass("qq_share")){ shareTo("QQ","【网络中国节·重阳】敬老月里话敬老,让“银发力量”与时代同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