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湘潭站11月11日讯(记者 刘静岚 通讯员 何浪)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伟人故里、人文圣地韶山,演绎着“率先发展、率先富裕”的传奇。
中央“一号工程”,湖南省“五个示范工程”,为韶山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当“大韶山、大景区、大旅游”成为现实,当韶山工业的造血功能逐步增强,当老百姓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韶山人民心存感恩,深深感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全国人民对韶山的厚爱和支持。
(一)
韶山,一个让当代人景仰和崇敬的地方,一片红色旅游日益升温的热土。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把韶山与井冈山、延安一起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向韶山拨付建设资金。2005年12月26日,毛泽东遗物馆奠基,韶山“一号工程”正式启动。“一号工程”包括“一场、两馆、三路、四坪、一配套、一整治”等项目,总投资9.83亿元。
同一天,韶山高速公路开工,这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韶山“五个示范工程”全面启动。省委省政府的规划很明确:在2006—2010年的五年时间内,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为龙头,把韶山建设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工程、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示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工程、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工程、城乡人民率先致富的示范工程。
“五个示范工程”饱含了省委省政府对毛主席家乡的一片深情。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在确保“一号工程”原有的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规模不减、渠道不变、资金不少的前提下,确保韶山“五个示范工程”省级每年1亿元的投入足额到位。“五个示范工程”的建设与“十一五”规划、“一号工程”同步实施。会上,把1亿元资金分解到省直12个相关部门,连续支持5年。会议还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韶山,并邀请全国10多个副省级城市共建韶山。
“五个示范工程”突出以交通、水利、国土整理、科技园区、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
2006年4月7日,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原则通过韶山两个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并决定对韶山“五个示范工程”项目打捆列入省重点工程,享受省重点工程优惠政策。
(二)
“加快韶山发展,再怎么支持都不为过!”根植于心的伟人情结,化作了省直部门的实际行动。从2006年起,省厅调度的资金通过“五个示范工程”专用帐户直达韶山。
“一号工程”中的毛泽东广场改扩建,省财政厅投入3470万元,用于广场至故居周边房屋拆迁及环境整治;韶山“五个示范工程”,省财政厅每年投入2500万元;为配套韶山高速公路,省财政厅又投入2000万元,修建韶山高速公路连接线。
韶山高速公路原设计标准与潭邵高速公路一样。2007年初,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春贤来韶山视察时指出,韶山高速公路应该“自然、和谐、精致、秀美”,成为展示湖南交通的标志性道路。随后召开的省委韶山专题会议决定,提高韶山高速公路建设标准。为此,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的周强追加7300万元,投入到韶山高速公路建设中。
历任省领导对韶山的建设都很重视,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伯华,时任省委副书记谢康生,现任常务副省长于来山每年都要到韶山考察指导;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坚持每月调度一次,多次进行现场办公;原省委常委、副省长徐宪平亲自部署,主持规划审查,带队考察科技园区选址,专题研究高速公路和南环线景观带建设,先后20多次现场办公和督促指导,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各类问题。
省财政厅厅长李有志多次来韶山指导检查“五个示范工程”落实情况,项目招投标,预决算审核,政府采购。
省发改委副主任、省韶山“五个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袁乾培在资金筹措、项目调度上殚精竭虑,亲力亲为;每年,省发改委投资处负责人率省韶山“五个示范工程”办公室人员到韶山审核资料、确定项目,解决项目申报及计划下达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2008年2月底,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王亮方率省直12个相关出资单位负责人到韶山进行“五个示范工程”中期评估调研,现场研究解决“五个示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韶山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这个项目建设中,省经委为韶山办事一路绿灯。主任谢超英为基地题词,要求各处室用足政策支持韶山项目建设;副主任卓群对韶山上报的项目亲自修改,包装项目,提升标准。省经委每年500万元的支持资金提前两年全部到位,今年又追加1000万元,用于韶山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扩建。如今已建成的标准厂房,为永泉科技园引进企业搭建了平台,园区的投资洼地效应正在显现,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省经委还主动邀请台湾等外地企业来韶山考察,为韶山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注入更多、更鲜活的生命力。
省交通厅每年支持韶山2000万元。韶山交通建设新增7个大项目、40多个小项目,原计划修建135公里通村公路,实际完成327公里。在韶山210平方公里土地上,公路密度达到2000米/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韶山市杨林乡善扶村原是一个贫困村,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2公里长的村道旁,有了近10家休闲山庄。
“五个示范工程”如甘霖洒向韶山的医疗卫生领域。省卫生厅每年拨给韶山2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韶山医院门诊大楼建设,再加上国债资金、共建资金支持,今日的韶山医院“鸟枪换炮”,新门诊大楼宽敞明亮,更新医疗设备1000多万元;床位增加,病房利用率达到90%以上。当地人看病,90%选择韶山医院。不仅如此,韶山医院的就诊面还辐射到湘潭县、湘乡市、宁乡县等周边农村共50万人口。截至2009年底,省卫生厅还投入180万元,对韶山乡镇卫生院实施提质改造,6所乡镇卫生院床位数翻番,医疗环境大大改善,B超、X光机、生化仪等常规检查设备齐全,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三)
如果说,“一号工程”是助推韶山旅游业发展的神来之笔,那么,“五个示范工程”就让这幅经典画卷更加立体动人。“一号工程”、“五个示范工程”的强力推进,带动了全国人民“共建韶山”援助行动,带动了银行贷款,带动了湘潭市、韶山市两级政府配套资金,带动了韶山人民自力更生。多股力量汇聚一起,绘就韶山华彩篇章。
省政府每年支持韶山的一亿元资金,由省农办、省发改委、省经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等12个省直单位分别给予资金的支持。从一个个项目、一笔笔资金中,从政策咨询、规划引导、经费审核把关等工作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支持的力度和热度。
共建韶山,得到全国响应。截至今年4月,12个副省级城市、13个省内市州和20多个全国经济强县与韶山签订共建协议,项目资金达1.2亿元。
湘潭市委市政府把助推韶山发展作为工作重点,2004年11月26日,中共湘潭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建设和率先实现小康韶山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优先发展韶山的原则,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倾斜,为韶山的全面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切实支持。”市直单位联点共建韶山小康示范村和新农村示范村,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帮助支村两委搞好农村改水、改厕等“五整五改”。
舞活龙头,龙身皆活。“五个示范工程”实施4年来,韶山共建设项目104个,完成投资20多亿元,取得了“景区改造升级、交通顺畅便捷、城镇扩容提质、园区初具雏形、经济高速发展、城乡生态和谐”的显著成绩。韶山连续4年跻身全省经济发展快县十强行列!
(四)
新面貌有目共睹。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了韶山3万多人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0%。
韶山被列为湖南省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市,实现了城乡供水、污水处理的一体化管理。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城市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水利建设增加蓄引提水量150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2.84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45万亩,韶山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完成土地整理3.1万亩,田成方,渠成网,沟、渠、路结合,河、沟、渠、田相通,桥、涵、闸配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改善。
4年来,韶山新建卫生院5所,敬老院2所,改造学校13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保综合参保率达95%,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社会保障一体化。
韶山市小学生辍学率为零,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
韶山城镇化率达到50%,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韶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5.95亿元迅速攀升至2009年的20.8亿元,年均增长35%。
韶山近4年GDP年均增速达18.5%,2009年底达25.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韶山地方财政收入2009年底达到1.85亿元,4年翻了两番。
2009年,韶山游客规模达到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59亿元,较2005年增长75%。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5倍,形成了光电、生物医药等优势支柱产业。永泉科技园入园企业21家,2009年园区企业创税4437万元。
……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又最有说服力。韶山人民由衷赞叹:“五个示范工程”是推动韶山跨越发展、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
围绕“两个率先”,韶山人民只争朝夕,奋发有为,以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为总揽,实施“旅游立市、工业强市、生态靓市”发展战略,净化景区,繁荣城区,发展园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今年,韶山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上半年GDP、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4.9%、50.4%。发展态势告诉人们,韶山“五个示范工程”规划的主要目标会如期实现,韶山新面貌会带给游客更多惊喜,韶山“两个率先”会让伟人故里更加璀璨夺目!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刘静岚 何浪
编辑:刘峻辰
本文为韶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