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为江总书记照相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颜家友 编辑:刘峻辰 2012-08-03 10:41:00
红色韶山
—分享—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业余摄影爱好者。1985年初,我从部队转业到韶山区粮食局机关工作。回地方的第二年,局机关会摄影的同志调走了,我毛遂自荐,将那台七八成新的“海鸥4A型”120相机接了过来,开始无师自通地学起了摄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每逢有一定价值的新闻,我便捧着那台相机,一本正经地与那些搞专业的抢镜头。拍的多了,渐渐也有一些新闻照片登上了报纸、杂志。不久,我又自费购了一台雅西卡108型相机,并经常到韶山冲原国营韶山照相馆退休职员赵杏初那里请教学习摄影技术,他免费无私手把手地教我,从而使我进一步提高了摄影技术水平。后来,我成了《湖南经济报》特约记者,《湖南日报》、《中国老区报》等新闻单位的特约通讯员,不过是以文字为主,但只要有机会,我就拍几张照片配着文字一块儿发出去。

  我搞业余摄影以来,累计拍摄新闻和艺术照片2000多幅,其中被全国各级报纸、杂志采用新闻照片225幅。最难以忘怀的是曾两次抢拍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照片。今天,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仍然十分激动。那是1991年3月11日上午,我在韶山区委宣传部办事,一位好友告诉我:“今天有一位中央首长来韶山。”我即问他是谁?这位好友可能是从有利于安全保卫工作考虑,没有告诉我首长的职务姓名。我猜测,可能是江泽民总书记。根据以往经验,来韶山的中外首脑,参观毛泽东故居必不可少。于是,我即背着相机奔向韶山冲等候在通往毛泽东故居的必经之道旁。一直等到下午2时30分,从韶山宾馆方向驶来10多台大小车辆很快停在故居停车坪。我仔细观察下车客人,果然不出所料,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从一台车上下来,在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省长陈邦柱和广州军区司令员朱敦法陪同下向毛泽东故居走来。这时,路旁、塘堤、山头上挤满了游客和群众,许多带有相机的国内外游客和当地群众都想抢拍一张珍贵照片留念。可是,除只有胸前挂着记者采访证的专职记者可以随便拍照外,其他人员是不准拍照的,我先后两次举机拍照,均被那些保安人员制止。江总书记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又在故居右侧山坡上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然后向在场的干部群众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一是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可以保护生态平衡;三是可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四是可以造福子孙后代。”稍停一下,江总书记又说:“还要加一条,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长期坚持,锲而不舍。”我趁江总书记讲话时间,使劲钻进靠近总书记不远的人群里抢拍了“江总书记向在场的干部群众讲植树造林的好处”这个镜头,并被《中国市容报》、《中国老区报》、《湖南经济报》、《湖南科技报》等报刊采用。

  再是1993年12月20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铜像揭幕仪式在韶山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将专程来韶山为毛泽东同志铜像揭幕。这一天清早,韶山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陆续来到铜像广场,至8点多钟广场及其周围的公路、田间、山头、屋顶挤满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在数百名公安、武警的维持下,才留出一条不到2米宽的通道和铜像前一块约100平方米的领导活动区。10点多钟,人们翘首企盼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身着灰色长大衣的江总书记,在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和省长陈邦柱等领导陪同下,从韶山宾馆步行,穿过人群,步入会场。会场警戒非常严格,除了戴有红色符号的江总书记随行和陪同人员以及胸前挂着记者采访证的记者能进入通道和会场领导活动区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随便走动。我为了能抢拍到江总书记的照片,从家里带上一个方凳子,事先把焦距调至5米,打开自动光速,挤进靠近通道的人群里,使劲把凳子放到地上,我刚踩上凳子等待拍照,就被人群推了下来。当江总书记来到距我约6米时,我使尽全力踏上凳子,举起相机,咔嚓一声,拍下了“江总书记穿过人群,步入会场”这个镜头。这张照片虽然取景和效果不够理想,但非常珍贵。

  江总书记来到铜像前,深情地仰望着身披红绸的毛泽东铜像。在王茂林同志讲话后,江总书记双手紧握红绸的一角,红绸徐徐揭开。毛泽东同志的形象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他那慈祥而又深邃的目光远眺万里江山,胸前佩戴着“主席证”,双手握着一份卷起来的讲稿。铜像高6米,底座高4.1米,总高为10.1米,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日子。这尊铜像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时的风采与魅力。铜像基座上镌刻着的江总书记的亲笔题字“毛泽东同志”引人注目。我虽然拍下了江总书记为毛泽东铜像揭幕的激动场面,但因我距铜像太远,影响了摄影效果,这是我从事业余摄影以来最大的遗憾。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颜家友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