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后湘潭县人民政府就派革命老人毛月秋、王淑兰负责看管毛主席故居和收集散失的家具、农具。1952年2月6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同年5月的一天,国民党元老、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潜来韶山参观访问。程潜首先瞻仰了毛主席故居。他穿一身黑色中山装,一到故居就握着毛月秋的手说:“韶山1949年解放,我就要来,突然接到北京开会的通知,以后事情多,今天才了心愿。”毛月秋连说:“欢迎、欢迎,请进、请进。”程潜从堂屋进,后门出,对室内家具、农具看得认真仔细。经晒谷坪、菜地回到前坪,重新凝视着故居第一块门匾“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问道:“门匾的内容好,字也写得好,请问这是谁家雅士的墨宝?”“韶山一支笔,毛主席的塾师毛宇居写的。”毛月秋回答。接着,作陪的湘潭县第四区区委书记李景林,带着敬佩的口气问:“程主席,湖南和平解放,你是立了大功的。”“不能这样说,不能这样说,全靠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指点、安排。”程潜谦逊的地说:“1948年选副总统未成时,长沙地下党就派人赠诗一首规劝我,至今我还记得。”他轻吟道:
副车得失本未轻,持节回家壁垒新。
一哭粮官先下狱,三书豪劣最惊心。
有人塞外尊前辈,求友天涯若比邻。
变局如何亦难料,中原他日重耆英。
程潜怕毛月秋等人听不懂,边背诵、边解释。前四句是称颂他竞选副总统失败回湘主政,整顿贪污腐败的措施,第五、六句是共产党暗示对他的尊重,末尾两句是鼓励他在时局大变中应有所作为。
离开故居,程潜前往毛氏宗祠参观。毛氏宗祠系韶山毛姓总祠,建于1758年,距今已194年了。早在1921年,毛泽东就看毛泽民回乡在此办起了毛氏族校,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25年,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曾在这里为农民夜校讲课。1943年,毛氏族校改为兴华小学(振兴中华之意),解放后改为湘潭县韶山小学,系湖南两所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之一。
程潜到达毛氏宗祠时,学生正在上课,校长熊泽民和我(总务主任)接待了他。程潜认真参观了宗祠的三进厅堂。当时他年已71岁,上第三进厅堂的阶梯有人搀扶。进到第三进厅堂(教师办公室)落座后,他除了解上述历史沿革外,还询问了教师的工作生活情况。这里的教师,白天要教学生读书,晚上还要到农民夜校为成年人扫盲。6个教师挤在一栋戏楼上睡,站在床上可摸到屋顶,夏天炎热冬天冷。食堂、浴室设在韶山乡政府内(毛鉴公祠),吃饭、洗澡每天来回跑。
“老师们辛苦了,在毛主席家乡工作很光荣。”程潜听后亲切地说。“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吗?”“学校最大的困难是适龄学生要求入学的多,学校接纳不下,如有可能,请求政府拨款建校。”校长熊泽民不好意思的提出要求。程潜一听当即表示:“好,我给学校批点钱来。”说完,一一握手告别。吉普车启动后,师生们在校门外招手送行。程潜从车窗伸出头来大声说:“韶山,我还会再来的。”
半个月后,学校收到湖南省财政厅扩校拨款500万元(折新币500元)。在当时,就地取材,扩建两间教室足够的了。但是,扩建,一则破坏祠堂原貌,二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且韶山乡政府已开始筹划新建校舍。因此,这笔钱全部定做了一百五十套双人学生桌椅,后全部搬入新校舍——韶山学校。
程潜第二次到韶山,是同年秋陪同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柳湜视察韶山小学,教育部同意由国家拨款新建校舍。
来源:韶山市新闻中心
作者:苏小波
编辑:刘峻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