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听戏用的简易录音机

来源:毛泽东遗物故事 编辑:刘峻辰 2019-06-18 16:25:18
红色韶山
—分享—

  毛泽东遗物中共有六部录音机,其中一部是国产“熊猫牌”收录放三用机,其余均为进口的录音机。毛泽东生前常常通过录音机欣赏传统戏剧节目、相声等。

  解放初期,我国尚无能力制造在当时来说属高科技产品的录音机。因此,无论是广播电台,还是各个部门,大多使用进口机。毛泽东很喜欢听传统戏剧,尤其是京剧、昆曲和他家乡的花鼓戏等地方特色浓厚的戏。他公务繁忙,不可能经常到剧院。50年代初,中共中央办公厅为了使中央首长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通过文娱活动调节一下生活,曾多次组织戏剧界、相声界的名流,进中南海为首长们专场演出。

  1949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刚刚进驻北平时,戏剧界就专门组织了好几场京剧晚会。还邀请了梅兰芳、程砚秋、刘连荣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这些名流大师中,许多人原本从抗日战争爆发后就很少抛头露面演出了,但这次都欣然登场献艺,以致产生极大轰动。毛泽东场场必到,从未漏过一场。当然不只是因为他对京剧艺术的酷爱,在他看来,自始至终观看这些演出,也可表明中央领导人对传统艺术的肯定态度。后来,部分艺术家还多次进入中南海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专场演出。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毛泽东比战争年代还要忙碌。他听京剧的爱好不得不服从紧张工作的需要。中南海里渐渐很少组织京剧界人士来演出,毛泽东就更加专心于繁忙的工作了。但毛泽东也需要休息、需要娱乐。有关部门绞尽脑汁,希望能找到既不影响首长工作、休息,又可给首长带来娱乐休闲的途径。他们终于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将艺术大师的演出录音放给首长们听。毛泽东也买了一部进口录音机。这样他不必专程光顾剧院,在家中就可悠然自得地享受“耳福”了。

  工作人员为毛泽东买来不少戏曲磁带,内容从京剧、昆曲,到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无所不包。他常常在紧张工作之后静静听上几段。

  工作人员又为毛泽东添置了一部德国制造的录音机备用。60年代初,南京无线电厂生产出我国第一代收录放三用机。这是一个庞然大物:木制的外壳俨然像一个大柜子。但这毕竟是国产货,性能也不错,毛泽东为中国能生产出录音机而欣喜。从此他便一直使用这部国产录音机。

  录音机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的生活的确是一件大好事,而对于毛泽东来说也使他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日子。他的文化娱乐生活比过去明显地丰富了。工作人员为他购买了许多戏剧、相声、古典音乐、现代歌曲等种种磁带。他去世前,个人收藏的各种磁带已有几千盘。

  然而,录音机也曾给毛泽东带来不快。那是50年代初发生的事。中共中央为了将毛泽东的谈话声音保存下来,留给后世,就在会客室等处安装了微型录音设备,通过专门的录音员录音机将谈话内容录下来,便于整理。但这件事事先并没有告诉毛泽东本人,征得他同意。

  1959年夏天,毛泽东前往家乡湖南。在专列上,他跟专门负责冲印照片的工作人员小胡聊天。小胡告别毛泽东后遇上了录音员,录音员笑着对她说:“小胡,刚才你在主席那里说了些什么,我全知道。”接着,录音员说了一点他们谈话的内容。小胡听后既惊讶又生气。

  小胡将这件事报告了毛泽东,他听后殿堂诧异。因为尚在旅途,他没有立即去追究。

  专列抵达长沙,毛泽东想下车,工作人员要他稍等,因为中共湖南省委派出的车子还没有到齐。毛泽东指了指窗外,那儿停着几辆伏尔加轿车。工作人员说,不够坐,于是就扳着手指头,数起专列上的人员,其中自然也不忘数到录音员。

  “车上有录音员?带录音员干什么?”毛泽东有些恼火地说。回到北京以后,毛泽东指示有关部门追问此事。刘少奇专门召集工作人员开会,转达了毛泽东的批语,并亲自作出处理。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博大的人,当有关当事人说明情况并认清错误后,他也就释然了。

  毛泽东去世后,他用过的录音机由工作人员精心保存下来,后来由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收藏。

来源:毛泽东遗物故事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