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强身怡情篇:赞不绝口的侯宝林相声

来源:毛泽东遗物事典 编辑:刘峻辰 2019-07-01 17:09:37
红色韶山
—分享—

  在建国初期,几乎在每次听京剧折子戏时,毛泽东都建议负责节目安排的人,在戏的中间穿插几段相声以活跃气氛,松弛脑筋。那时,演京剧的大多是梅兰芳、周信芳、吴素秋等梨园名角,而被邀表演相声的,则十之八九为侯宝林、郭启儒一对老搭档。毛泽东曾说:“相声这一行很好,能促使人欢乐,能促使人们从反面中吸取教训,能促使人们鼓起革命的精神,做好工作。”

  毛泽东遗物中,共有相声磁带76盘,包括当时中国最杰出的相声艺术家侯宝林、郭启儒、郭全宝、赵振铎等的代表作。毛泽东尤爱听侯宝林的相声,共听过150多个段子,其中100多段是传统的,50段左右是新创作的。前者如《关公战秦琼》、《字象》等,后者有《艾森豪威尔外传》、《宽打窄用》、《离婚前奏曲》等。50到60年代,侯宝林经常把自己满意的相声带子送给毛泽东欣赏。当时的磁带都是单轮、纸盒装,播放时将磁带安放在录放机的左边转轴上,然后用手将带头缠绕在录音机右边的轮盘上。录放机有二部,分别产自日本和德国。

  全国刚解放时,文艺工作者到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作慰问演出,一般都是被安排在“国统”时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剧场坐位都是木排椅。在前面第三排的中间,放着两把藤椅,一把是毛泽东的,一把是朱老总的。有一次,前边的节目演完了,许多人以为演出结束,纷纷离座。毛泽东也拿起雨衣挽在左臂上,一边鼓掌,一边站起身来。但这时报幕员又出来了。“噢,还有侯宝林的相声,不可不看,不看遗憾那!”他一边对朱老总说,一边又把雨衣放回原处。人们一看主席没动,也都纷纷落座。在一个段子结束后,毛泽东带头鼓掌,侯宝林不得不又加了一个小段。演出结束后,毛泽东一直等演员出来谢了幕,才离开剧场。他曾不止一次地称赞侯宝林“是个人材,是个语言学家”。

  相声以引人发笑为主要特色。听相声,恐怕人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开口大笑,除非相声本身不精彩,不然,就真的有些怪了。可是,毛泽东偏偏就是听相声不大笑的人。这倒不是因为毛泽东感情不丰富,据说有一次在看京剧《铡美案》时,他泣泪涟涟,甚至在结束后,还沉浸在满腔悲愤之中。毛泽东之所以不笑,是怕影响自己特别是别人听戏。侯宝林在演出中发现,有许多次,他都看到在全剧场被自己的幽默逗得哄堂大笑时,唯有毛泽东一人努力克制自己,不肯笑出声来,以致常常把脸憋得通红。当然,也有一次例外,那是侯宝林七拼八凑的一首打油诗,让毛泽东纵情地笑了。所谓“诗”就是这么四句:“胆大包天不可欺,张飞喝断当阳桥,虽然不是好买卖,一日夫妻百日恩。”毛泽东忍俊不禁,一直乐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一边揉眼睛一边摆手,好象是在解释:这一下我可真的忍不住了。

  毛泽东听相声,不仅喜欢风趣幽默,也非常注重它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所以他在相声段子上是很讲究的。《关公战秦琼》是过去的艺人根据民间笑话改编而成的。侯宝林在这个基础上,在演出中,又不断整理加工,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性。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段子,一般相声,他很少听两遍,只有这个节目,在一次演出后,他又要求重演了一遍。毛泽东看后感慨地说:我们党要反对官僚主义,反对瞎指挥,绝不能不懂装懂,依靠权势发号施令。侯宝林为了向毛泽东介绍相声过去的表演形式,他和几个老演员一起特意挖掘出《字象》这个传统的三人相声。这个段子早年撂地演出时,演员要在地上用白沙撒字,这个方法在舞台上演出时就不行了。为了能让毛泽东看到这个形式,侯宝林绞尽脑汁,跑了许多地方,才找到了一块汉白玉石头,现砸现磨,筛出粉末,装在缝制的三个小布口袋里。演出后,果然得到了毛泽东的欣赏。

  毛泽东对侯宝林非常关心。1956年间,侯宝林潜心研究相声艺术,在《北京文艺》上一连发表了《相声的结构》,《相声的语言》等几篇文章。时隔不久,召开全国政协会议,毛泽东接见文艺界代表,看到侯宝林,说:“噢,你那几篇文章我看过了。你写那么多的东西,是不是想当相声博士啊!”

  1975年,毛泽东的身体状况不大如前了。他怅然若失地对人说:“我好久没有见到侯宝林了。”殊不知,在那个非常时期,侯宝林不仅无法知道毛泽东想听相声的愿望,而且,即使知道了,从死里逃生的他,也无法进入中南海去献艺了。第四届人大召开之前,毛泽东听说侯宝林受到了冲击,很是关心,亲自提名选他为人大代表,那一次,毛泽东共提了10个人。

  有人问侯宝林,你给毛泽东说相声有什么感想?他回答说,当时我有两种心情。一种心情是我对毛泽东同志十分敬仰,很愿意拿我们的相声艺术,使他在繁重的工作中能休息松弛一下,能笑一笑。另一种心情是毛泽东同志听我们说相声,也是为了了解这一个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情况,鼓励我们对它进行革新,使它成为宣传革命的武器,发挥出更大的战斗作用。毛主席生前喜爱看我的相声,这是对我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在旧社会只读过3个月小学的曲艺演员的多大的关心和鼓励啊!

 

 

来源:毛泽东遗物事典

编辑:刘峻辰

阅读下一篇

返回韶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