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融媒讯(全媒体记者 杨扬)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2023年,我市计划对1.12万亩农田进行提质改造,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农田地力提升、田块整治、灌溉排水、田间道路、高效节水灌溉以及科技推广措施等,重点推行“投贷联动”的投融资创新模式,着力推进“小田改大田”,进一步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2022年,我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1300亩,主要包括农田地力提升1200亩,项目区田块整治110亩,整修加固山塘9座,衬砌灌渠2条,修建机耕道1条,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亩等。
2023年,我市将对1.12万亩农田进行提质改造。其中,将对华南村、银园村、狮山村等3个村的0.47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地力提升等提质改造,在韶山村、韶南村、东湖村等3个村重点推行“投贷联动”的投融资创新模式,原则上实施“小田改大田”,改造提升面积0.65万亩。
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孟阳介绍,因地制宜实施“小田改大田”的主要内容有:耕地地力提升、配套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配套林网、输配电设施及科技措施,亩均投资将达3000元以上。其中“投贷联动”模式主要包括主体自筹、银行贷款、财政补助的“三元”投入途径。
作为今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村,清溪镇东湖村现有农田2000多亩,其中“边角料”等小田面积占10%至20%。而“小田改大田”的整合,将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促进耕地流转、提高耕种效率。该村“两委”经过前期摸底,对全村农田区块分布、地力情况等信息进行梳理,全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东湖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成仁说,项目完成后,将为该村的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来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扬
编辑:罗帆
本文为韶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