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融媒讯(通讯员 何铁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韶山市清溪镇厚罗村欧熟良、成凯文、汤中亮三位青年,为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韶山的骄傲。八一建军节前夕,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追忆他们。
欧熟良
欧熟良,1928年3月17日出生于厚罗村杨梅冲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欧国平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在革命战争时期,欧熟良就经常协助父亲完成秘密任务。解放前夕,被国民党乡公所发现并抓捕关押,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才获释。
1951年6月,欧熟良和弟弟欧仁杰双双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68军202师604团,入朝作战。欧熟良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欧仁杰作战勇敢,亲身经历了鱼隐山阵地防御战和金化郡桥梁山进攻战。在鱼隐山阵地防御战中,欧仁杰连续一年零三个月没下火线。在桥梁山进攻战中,他不幸负伤,在医院治疗仅25天后,强烈要求重返前线杀敌。
欧仁杰
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欧仁杰随部队回国,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据欧仁杰回忆,当时战争环境极其艰苦,战争也非常残酷,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又冲上去。冬天,由于气温极低,战士们趴在战壕雪地里,寒冷彻骨,手脚冻僵。吃的东西也极其匮乏,战士们经常就着一把雪,将炒面、压缩饼干或干萝卜条下咽,喝一口热水都难。碰上敌人炮火和敌机疯狂封锁后勤运输通道时,连续一两天断粮挨饿。到了夏天,坑道里又闷又热,敌人用火力日夜封锁坑道出口,哪里有水喝?!战士们便接了自己的尿、拧出衣服里的汗水喝下去。久而久之,战士们一个个变成了又干又瘦的小老头。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斗志昂扬。
在鱼隐山阵地防御战中,欧熟良受重伤,被送回辽宁省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后,领导考虑他受过重伤,将他安排到后勤部队押车运输军需物资,但他却坚决要求重回前线参加战斗,后被安排在202师师部通讯连担任电话员。1953年6月,在桥梁山战斗中,202师师部通讯连驻地遭敌机轰炸,欧熟良当场牺牲,年仅25岁。
欧仁杰回忆说,由于两兄弟同在202师,部队领导也知道他俩是亲兄弟,便通知他参加哥哥欧熟良的葬礼。
成凯文,中共党员,1927年11月18日出生于厚罗村毛家塘。早年丧母,15岁即在地主家做长工。两年后又到三仙坳唐家冲煤矿下井当了三年矿工。
1951年,成凯文辞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68军202师604团3营8连,任某班副班长。在给父亲的家信中,成凯文这样写道:“到处黄土可埋人,望家中不要挂念。”字里行间透着他随时准备为祖国的安全和尊严献出自己生命的大无畏精神。他还曾对战友说过,在朝鲜要多消灭敌人,立个特等功回家。
1951年11月,成凯文在鱼隐山阵地前沿放哨时,发现有个敌人偷偷上山,当即将其抓住,送到连部。经审问,原来是敌军一个营长准备向我军投降,派他前来打探。我军遂秘密答应。几天后,由成凯文带领一个班,将投诚营长及其家眷、下属共五人安全接到我军驻地。
1953年6月,成凯文所在连队被敌人围困在金化郡桥梁山的坑道里。在带领战士突围时,成凯文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成启义(成凯文烈士的侄儿)
今年63岁的成启义,是成凯文的侄儿。从他记事起,就经常看到祖父捧着伯父的照片泪流满面。成启义说,伯父是祖父的骄傲,更是全家人的光荣。伯父牺牲后,每逢过年和中元节,他都像祭拜自己的父亲一样祭奠伯父。他多年的心愿,就是想知道伯父的遗体安葬在什么地方,在他有生之年,能前去祭拜一次。
汤中亮,1929年8月6日出生于厚罗村汤家湾。1951年6月,他辞别父母妻女,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第68军203师后勤担架连。同年11月,随部队入朝作战。
汤中亮身体壮实,为人敦厚,特别能吃苦耐劳,深受领导和战友喜欢。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打响。7月20日,汤中亮在金城反击战喻川里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4岁。
汤伏元(汤中亮烈士女儿)
今年76岁的汤伏元,是汤中亮烈士的女儿。父亲入朝作战时,汤伏元年仅3岁,妹妹不到1岁,母亲独自将她们抚养成人,其中艰辛无法言说。今年5月15日,在好心人的资助下,汤伏元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望着英名墙上父亲汤中亮的名字,汤伏元像个小孩子,哭诉着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父亲走后一家人遭受的艰难痛苦,其情切切,其心悠悠,令人恻然。
英雄浩气贯长空。欧熟良、成凯文、汤中亮三位英雄逝去七十多年了,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
来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何铁年
编辑:周悦淳
本文为韶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