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融媒讯(通讯员 刘洪峰)在韶山市市区的核心地段,清溪镇政府办公楼旁,矗立着一座“文化灯塔”—— 由韶山市图书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与清溪镇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该图书馆建设于2021年 4月,它不仅是清溪村农家书屋和火车站社区及周边群众的“深夜书房”,更以鲜明的“镇中心图书馆”定位,凭借区位、资源、服务三重优势,构建起覆盖全镇的文化辐射网络,成为带动清溪镇文化服务提质、红色精神传扬的核心枢纽。
镇心坐标,织密全域服务网
作为扎根清溪镇中心的公共文化阵地,这座图书馆从选址之初便锚定“辐射全域”的目标。依托镇政府办公楼的公共属性与中心区位优势,打破了单一村社的服务边界,形成以镇为核心、向周边村社扩散的服务半径。向东可覆盖清溪村 29 个村民小组,向西能辐射邻近火车站社区的居民,向北衔接城市人群,向南触达花园村。无论是清溪村的村民、镇域内的党员干部,还是周边的市民群众,都能便捷抵达这座“不打烊的图书馆”。该馆年均服务读者超20000人次,真正实现“中心资源,全镇共享”。以镇中心图书馆为枢纽,15 分钟内的步行或骑行距离,让“家门口享优质文化服务”从愿景变为现实,织就了一张覆盖全镇的便捷文化服务网。
填补空白,共享高端红色养分
作为镇中心图书馆,该馆馆藏2800 余册书籍,将毛泽东思想、中共党史、国史、军史等领域的“党史专题资源”下沉至镇域核心,实现了“一次配置,全镇共享” 的辐射效应。清溪村的党员可来此深度学习党史,为“党员学习角”补充素材;周边村社的党支部可组织集体借阅,开展主题学习;镇域内的学校、企业也能依托这里的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它是清溪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储备中心”与“分发枢纽”,让全镇群众都能平等汲取权威、系统的红色文化养分。
创新模式,引领全镇文化升级
镇中心图书馆以“24小时自助开放”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模式”的辐射引领。24小时模式打破了时间壁垒,村、居民凭身份证即可随时进入,清晨的晨读、夜晚的自学、周末的亲子共读、节假日的红色研学……灵活的服务时间完美适配全镇群众的多元需求。更重要的是,依托镇政府资源,实现“党政资源与农村文化服务的有机融合”,这种“政府搭台、专业机构支持、群众受益” 的运营模式,为清溪镇其他村社的文化阵地建设提供了借鉴。
清溪镇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以空间为基、资源为核、服务为脉,将优质文化服务辐射至全镇每一个角落。它是红色精神的“传扬基站”,让党史资源下沉基层;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引擎”,以创新模式引领全镇文化服务升级。它持续释放着 “中心辐射”的力量,让书香与红色基因在清溪镇的每一寸土地上流淌,滋养着全镇群众的精神世界,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动能。
(一审:谢茂丰 二审:刘湘利 三审:李霓)
来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刘洪峰
编辑:周悦淳
本文为韶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