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风拂过韶峰,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竞相绽放。在这片被革命热血浸染的土地上,每一朵舒展的花瓣都在诉说着关于信仰与传承的故事——1925年,在阁楼的微光中诞生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用百年时光书写了一部从星火燎原到盛世绽放的壮丽史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卧室的阁楼上,五位青年举起右拳的刹那,点燃了中国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的火种。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画面,如同炽烈而永恒的杜鹃花,在岁月中永不凋零。1700多位韶山英烈用生命浇灌的信仰之花,让这片247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高地。百年后的韶山,杜鹃花海中跃动着新时代的脉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400万元,正是“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写照。
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的展厅内,一堂特殊的“红杜鹃理论微宣讲”正在进行。党校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实践体验-感悟升华”三维教学模式,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同志1925年亲手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的历史场景。这种沉浸式思政课堂,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理论光芒。一位听众动情地说:“原来理论学习可以像杜鹃花一样,既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又有代代相传的永恒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指明了方向。当青春誓言在革命烈士雕塑前回响,我们触摸到了信仰在时代中跳动的脉搏。若先烈们能目睹今日之中国,必会欣慰于智能教室中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场景,感动于百姓脸上洋溢的幸福笑靥。让我们以信仰为沃土,以奋斗为养分,在新时代培育出属于这代人的“精神红杜鹃”,让那抹穿越百年的中国红,永远炽烈如初!
来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锋 左媛媛 王君尧 欧阳贺坤
编辑:王开颜
本文为韶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