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满是欢声笑语的会场。在这个天朗气清的上午,韶山市融媒体中心为即将退休的资深新闻工作者张继军举行了一场简朴而温馨的欢送会。会场里,欢笑和掌声中夹杂着不舍,环绕着这位在新闻战线辛勤耕耘三十载的新闻老兵。同事们轮番发言,动情回忆与他共事的点点滴滴。三十年新闻生涯,化作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温暖与感动中徐徐展开。
从青葱到锋刃 淬炼业务尖兵
“业务精湛!”谈起这位资深新闻人,市融媒体中心主任谭胜言简意赅,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1995年,张继军从湘乡化工厂调入韶山广播电视局。毕业于湘大中文系的他,从一线记者起步,用脚步丈量新闻的深度,用笔尖记录时代的脉搏。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此后三十年,自己的命运会与这片红色热土的新闻事业紧密相连。
“新闻在脚下,真相在眼前”,这是张继军常对年轻记者说的话。初入新闻这行时,他跑遍韶山的田间地头,为挖掘鲜活素材,曾扛着沉重的摄像机,在户外彻夜蹲守;他执笔写作,为打磨一篇精品,曾在办公室通宵达旦。
凭借着扎实的中文功底和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张继军很快在记者岗位上崭露头角。同事们还记得,当年他采写的稿件屡屡获奖,2000年他就已担任部门主任。后来,他担任综合频道总监,肩挑稿件审核、专题策划、团队运营等多项重任。那些年,他带领团队创作的新闻作品屡获省级奖项;他亲手为专题片撰写文稿,而那些精心打造的专题片如《红色圣地 平安韶山》《十年磨剑 蝶变花开》等等,一经播出,广获好评。不但如此,“他带出来的团队责任心强,凝聚力强,氛围也非常和谐融洽。”共事多年的同事谈起这些,言语中满是钦佩。
张继军常说,好新闻要经得起每一个细节的推敲。他审稿非常严格,首先严把导向关,而错别字、逻辑瑕疵等,也在他的审阅中无所遁形。“他非常注重稿件质量,当年我们当记者的时候,交稿子给张老师审,真是就像参加考试一样。”同事们回忆起当年,由衷地说,“他是我们的榜样!”
“他是我们的‘活字典’。”总编室的同事感慨,张继军审稿时的专注令人动容,“在他手里审过的新闻,基本上看不到瑕疵。”这种对专业的极致追求,源于他对新闻业务的深刻理解。每当遇到拿不准的稿件,大家总会第一时间找他把关:“有他审稿,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
担当有为 诠释“敬业”二字
“他的敬业精神,像火种一样点燃了我们。”在新闻战线与张继军并肩作战多年的同事深情地说。
作为新闻工作者,张继军的业务能力有目共睹:经他手策划的稿件,既有对民生细节的敏锐捕捉,又不失宏大叙事的格局,几乎篇篇成为获奖“种子选手”;而他以严谨态度审核稿件,更以“我看过的稿子,我来承担责任”的担当,为“敬业”二字写下最质朴的注脚。
同时,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人大代表。作为湖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和韶山市第七、八、九、十届人大代表,他更是将媒体人的责任感延伸至更广阔的为民服务中。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张继军说。他随身带着本子和笔,以便及时把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记录下来;他的手机号曾被设为“新闻热线”,随时接收群众诉求。韶山全域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肉制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红色旅游发展……他提交的数十件建议,件件关乎民生福祉。他提出的《关于支持韶山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议》等,得到了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坚持原则,正直客观。”这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清廉自守。在当年负责业务开拓时,他展现了卓越的能力,并始终坚守原则底线,既不推诿责任,也从不接受相关方的吃请;管理团队时,他赏罚分明,令人信服。这种严以律己、公正无私的作风,为他所带领的团队树立了公私分明、管理有序的榜样。
春风化雨 亦师亦友润人心
在雷厉风行的专业形象之外,张继军留给同事们最深的印象,是一份深沉而细腻的关怀。这份关怀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每一位与他共事者的心田。
他对同事的体谅,总是体现在最实在的细节。每逢节假日值班安排,他总会主动承担更多值班任务:“我住得离单位近,方便,可以多安排我;你们先把家里照顾好。”这份主动担当,让许多年轻同事得以在团圆时节更多地陪伴家人。在日常工作中,他更像一位耐心的师长。与张继军共事多年的同事动情回忆:“无论我有什么困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都可以跟他请教。他就像一位兄长,总能给我最中肯的建议。”
这份关怀甚至超越了业务部门的界限。人事部门的同事对此感触尤深:“虽然他主要负责业务,但他常常主动来找我们,提醒哪些同事家里可能遇到了困难,需要组织上多关心。这种细心和体贴,让人觉得特别暖心。”这种超越本职的关照,源自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责任感。
在专业要求上的严格与待人接物时的温暖,在张继军身上达成了奇妙的统一。一位年轻同事难忘这一幕:自己刚入职当记者时很青涩,有一次因为一条稿件写得不理想,忐忑不安地前去请教,本以为会面对严厉的批评,没想到张老师不仅细致地分析了问题,耐心地讲解要怎么开阔思路,还在楼梯间偶遇时,轻轻鼓励了一句:“多看多学,这样很好。”这句看似平常的肯定,却成了她职业生涯中持续前行的动力。
“如兄如父,亦师亦友”——这句来自同事的由衷评价,或许是对张继军与同事相处时最精准的概括。“他总是让我们大家感到很温暖。”同事们真挚地说。
欢送会上,张继军接过“湘潭新闻奖一等奖”证书——这不过是他职业生涯数十个奖项中的最新一个。他动情地说:“30余年弹指一挥间。感谢大家!”
后记
窗外,秋阳为远山镀上金边。
回首望去,数峰青翠。这位老新闻人的职业生涯画上句号,但正如同事们所说,他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已如火种播撒在大家心中——他倡导的“新闻在脚下”已成为年轻记者的座右铭;他培养的新闻干将已在重要岗位独当一面,致力于讲好韶山故事、传播韶山声音。
又到一年记者节。在韶山市融媒体中心,新一代新闻人正奔赴一线。他们身后,张继军审稿时坐过的办公桌依旧整洁,仿佛在说:新闻事业是一场接力赛,唯有丹心不改,方能映照时代韶华;唯有躬身力行,才见青山叠翠、峰峦长青。
来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峻辰 李虹蓉
编辑:周悦淳
本文为韶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红色韶山